国道收费“回潮”争议背后

发布时间:2024-11-22 20:59:10 来源: sp20241122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陈惟杉

  发于2023.12.4总第1119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国道也能收费?”这是不少人看到205国道宿淮段即将收费的消息后的第一反应。

  国道收费虽然合法,但是公众认为并不合理。《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对在普通公路设立收费站一直留有“口子”,而实际上近些年还在收费的普通公路已经越来越少了。

  对普通公路不再收过路费,也是回归公益性的过程,从2009年便已开启。当年政府开始征收燃油税,同时逐步取消收费二级公路,明确以燃油税支持普通公路发展。此后,普通公路逐渐被视为一个公共产品,理应由政府负责提供,但是其作为公共产品的属性始终未能明确,政府建设收费普通公路的“口子”也没有完全堵上。

  除了经常行驶在205国道宿淮段的司机以及附近居民,很多人与这段国道并无关系。人们担忧“国道收费”的背后,其实是忧虑在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普遍趋紧的当下,一些被公众理所当然地认定为公共产品的服务,会不会开始收费?起码从普通公路收费这一点来看,似乎并不乐观。205国道宿淮段其实早已建成,正是迫于还贷、养护支出等压力,方才打算收费的。这段国道位于相对富庶的江苏,人们自然会猜测中西部地区未来是否会步其后尘。

  随着过去数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水涨船高”的效应,公众已经习惯于由政府提供包括国道在内的更多的公共产品与服务,而非与之相反。如何在各级财政承压的情况下,回应这种期待,这才是国道收费“回潮”引发争议背后值得深思的话题。

  关于道路收费引发的争议,我总会想起20年前建成的北京五环路。2003年11月,作为一条新增环线五环路通车,全线原本设有32个收费站,小型车起步收费5元,每公里收费0.5元,全程需缴费50元。但是仅仅两个月后,五环路便停止收费。当时外界也颇为疑惑,建设方是如何归还超百亿贷款以及相应利息的?

  如今,人们早已不再关心五环路的贷款究竟是如何偿还的。尽管当时关于是否应该收费的争论沸沸扬扬,但2003年的五环路对于北京市民而言仍是“遥远”的存在,毕竟四环路两侧仍然可以看到大片的荒地。谁能想到北京此后经历极速扩张,财政实力增长更是今非昔比,当年的问题已然在经济的快速增长中不再成为问题。

  可以看到,在存量博弈中须做好选择题,而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药。

  《中国新闻周刊》2023年第45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