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法治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法治聚焦)

发布时间:2024-12-28 04:11:09 来源: sp20241228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

  近年来,广袤大地上,法治乡村建设有序推进:村(居)法律顾问让村民遇事找法触手可及,“法律明白人”着力解决村民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法治宣传栏、文化长廊将法律知识巧妙融入群众生活……司法部组织开展“法治乡村基层行”主题宣传活动,持续关注各地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律服务的成效。

  近期,记者前往北京、黑龙江、湖南、甘肃等地,了解各地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北京121家律师事务所帮扶密云区330个村——

  一村一所  提供专业法律支持

  燕山南麓,青山环绕间,一湖碧水,烟波浩渺,这里是密云水库。

  密云区高岭镇石匣村地处水库一级保护区,前些年为保护水源,依照相关政策退出了种植和养殖。“我家原来有50亩地,一年还能有个4万多块的收入。”石匣村村民李玉成说,后来得知要退出种植的时候,眼泪都下来了,心里堵得慌。

  石匣村党支部书记宋宝君回忆当时情景时说,为了讲清法律、讲透道理,石匣村两委、调解委员会成员以及村内的法律骨干,挨家挨户讲道理、做工作,及时化解矛盾。

  宋宝君说:“当初执行禁种退养的时候,村民们都签下了协议,相关补贴也已发放到位,可2019年时又有个别退养的村民开始偷偷恢复养殖。”怎么做通这些村民的工作?“做好群众工作不能‘一诉了之’。”宋宝君说,村里与法院联系,特地请来了法官给村民释法,讲明了违约的法律后果。

  如今的石匣村建立了“法治图书阅览室”“法律援助宣传栏”“法治文化墙”和“法治文化长廊”等,法律顾问也定期到村内提供公益法律服务。目前,石匣村共有普法志愿者37人,带动了一大批群众学法、懂法、守法、护法。

  通过近年来密云区推进的“一村一所”帮扶活动,石匣村村民有任何法律问题,不用出村,就可以找到专业律师。“我们除了有法律帮扶,还有消费帮扶和产业帮扶。”陈广贺律师联系帮扶石匣村,发挥专业知识、资源优势,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密云区司法局副局长王蕾说:“我们邀请北京市区121家律师事务所与密云区330个建制村结成帮扶对子,为生态保护、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法律支持、消费帮扶和产业帮扶等服务,赋能乡村振兴。”

  目前,密云区有石匣村等7个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大城子镇苍术会村等98个村被命名为北京市民主法治示范村。“我们将坚持发挥好山好水优势,促进法治、生态和人文的共融共促,交出以法治促进乡村振兴的新答卷。”密云区司法局局长张连福说。

  黑龙江为每个建制村培养“法律明白人”——

  学法普法  提升村民法治意识

  两年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东风村村民宋某向邻居借了10万元,当时约定月利息3%,而如今,宋某感到利息过高,两人从家门口,吵到了村人民调解委员会。

  “一般矛盾,通过村民议事会就能解决,但这起纠纷调解了好几次都不成功。”东风村党支部副书记孔庆玲是调解委员会负责人,也是该村的“法律明白人”。她联系镇司法所,协调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以及人民法庭、镇综治中心,启动“四所一庭一中心”联动调解机制,大家约好时间进行调解。

  “邻里街坊的,几十年交情得珍惜。”“利息应该在什么范围,是有法可依的。”“调解协议我们法庭进行司法确认后,同样有强制执行效力。”……重新计算利息后,双方签下调解书,握手言和。

  为推动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黑龙江省建立起“四所一庭一中心”联动调解机制,推进建设“一站式”非诉讼纠纷解决中心。

  通过与村两委成员、社区网格员等基层力量融合,黑龙江省培养更多“法律明白人”,靠前就近化解纠纷,哈尔滨市平房区新牧社区“法律明白人”滕佳琪就是其中一员。

  “二楼屋顶一直漏水,三楼又不让掀瓷砖检查,快来看看吧!”接到网格员的电话,滕佳琪赶到现场。

  “您作为业主,确实有对房屋维护管理的义务,避免给相邻的不动产权利人带来损害。”滕佳琪一边解释法律条款,一边递上宣讲传单,“您也可以电话咨询上边的律师。”

  “‘法律明白人’从村(社区)干部、人民调解员、驻村(社区)辅警、网格员等中遴选,起到法律法规讲解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法治活动组织员、法律援助引导员等作用。”黑龙江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崔永洪说。目前,黑龙江为每个建制村(社区)配备至少3名“法律明白人”,全省3万余名“法律明白人”就在群众身边,实现了农村、社区全覆盖。

  湖南实现人民调解委员会乡村全覆盖——

  多元解纷  及时高效化解矛盾

  易建华到盛庚如家里时,他正在炒菜,灶台上的火烧得正旺,锅里的油烟一个劲儿地冒。“老盛,今天无论如何都要聊一聊。”易建华说。

  在湖南省长沙县江背镇金洲村,人人都知道,盛庚如是“钉子户”。原来,村里有一座始建于1869年的盛家老屋。老屋由100多间土砖房组成,曾经居住着20余户人家。近年来,村里规划对老屋进行提质修缮,打造乡村旅游景点。在村两委的动员下,绝大多数住户积极配合,陆续搬离。但无论村干部怎么做工作、给帮扶,年逾六十的盛庚如就是不愿搬。

  无奈之下,乡亲们想到了退休回村的易建华,请他出面。易建华是金洲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

  “你看,这土砖房破破烂烂,也不安全。你有什么想法、要求,都可以提出来,我带到村上去。”易建华说。

  “虽然我不是低保户,但生活确实困难。没钱建新房,我能搬去哪?”盛庚如说出自己的困难。这让易建华松了一口气:“只要老盛肯提出诉求,事情就有转机。”

  在易建华的协调下,村委会为他们一家办好建房证,并想方设法争取了10万元资金,建好占地约100平方米的新房,新房距离盛家老屋不到100米。

  易建华参与基层治理的故事,是湖南大力开展法治乡村建设的生动剪影。

  近年来,湖南在乡村地区建强人民调解组织,实现人民调解委员会乡村全覆盖,并配齐配强人民调解员13万余人。同时,深入实施村(居)法律顾问制度,6553名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的村(居)法律顾问队伍常年开展乡村法律服务,为群众提供咨询引导、矛盾纠纷化解等服务。“村里大小事,我们都参与进来。遇上法律方面把不准的问题,我们会及时跟律师联系,咨询专业意见。”易建华说。

  围绕婚姻家庭、邻里、山林土地等领域纠纷,湖南加强纠纷的源头预警和化解,努力将问题解决在基层。

  甘肃全省17494个村(居)配齐法律顾问——

  深入浅出  优化法律咨询服务

  在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龙泉寺镇龙泉村,每周四,村两委成员、网格员等都会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值班,村民可前来提意见、说困难。

  前不久,村党支部书记魏芳道了解到,村民孙建国租了村民魏文道的3.5亩地两年,租金一共是700元钱,但一直没付。孙建国认为,这两年,自己平整好了这块地,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现在这块地被纳入了高标准农田,可以不用给租金了。魏文道却不这么认为,两人闹起了矛盾。

  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魏芳道和村干部们一边讲明合同的法律意义,一边动之以情,缓和关系。最后,孙建国履行了合同,两人握手言和。“我们带头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积极推进法治乡村建设。而乡村法治建设可以有效维护农村社会的正常秩序,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魏芳道说。

  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速展村,开了一场和村里重要资产租赁有关的会议。关于村上农家乐的经营,村两委和村民代表认真讨论,法律顾问则对合同的法律风险进行审核,提出意见。

  村两委班子根据这些意见,进一步与村民进行沟通,在法律顾问的帮助下妥善修改租赁合同。“速展村靠近旅游景区,经济发展迅速,村里有关合同的审定、法律知识的宣讲,都离不开法律顾问的帮助。”速展村党支部书记王鑫说。

  近年来,甘肃省推行“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模式,深入推进“数字法治·智慧司法”建设,持续推动“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程,全省17494个村(居)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开展土地纠纷、环境污染、婚姻家庭、食品药品等领域法律咨询13.1万人次,法治惠民实效不断提升。甘肃朝蓬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向前说:“围绕特定群体的需求,我们会有针对性地选取案例进行讲解,让这些专业的法律知识更加通俗易懂。”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7日 11 版)

(责编:卫嘉、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