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6 07:47:54 来源: sp20241216
中新网 三明8月12日电(记者 苏亦瑜 吕明)“哎咦呀喂……”老艄排工黄盛腾一边撑着竹排带领游客游览上清溪,一边哼起当地山歌。“现在我们的山更清了、水更绿了,游客对我们上清溪的风景也是竖起大拇指,very good!”作为本地人的黄盛腾谈起近年来家乡的变化,满是自豪与喜悦。
地处福建中北部的三明市,境内河网密布,水系庞杂,是闽江以及汀江、赣江的发源地。“问渠哪得清如许?”如何守护好这得天独厚的一汪清水,成为了三明生态治理的重点和难点。
航拍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崇际村。(无人机照片)记者 吕明 摄整体规划 水土保持有新招
水利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湖保护与治理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晓刚表示,水土治理是一个整体的问题,如今更强调河流治理按照上下游整个系统成片治理效果更好、更具可持续性。
三明对传统单一治理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进行了升级改造,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以流域为单元,统一规划,分区施策,统筹推进治山保水、治河疏水、治污洁水、产业发展等。
泰宁县上青乡党委书记周铭焕介绍,上青乡在推进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时,将污染源头治理、加强生态修复、创新生态工作机制等相结合,在生态治理上打出一套“组合拳”。“我们通过修建11座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率达到了95%以上;通过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率从原来的12.05%下降到4.7%。”
上青乡的治理仅仅是三明治水之路的一个缩影。据悉,2023年,三明全市55个国省控断面、76个小流域断面、134个乡镇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小流域水质排名全省第一,主要流域水质排名全省第二。
三明市池湖溪幸福河湖智能管护平台。记者 吕明 摄数字赋能 塑造治水“最强大脑”
河流管理,单靠自上而下的“孤军奋战”难以持续,能调动大众参与的监管体系是辅助治水的“良方”。三明市是福建省最早探索实施“河长制”工作的地市。据悉,去年开展河长巡查46281人次,协调解决河湖水生态环境问题700件,切实提升了生态治水监管效能。此外,通过“委员河长”“企业河长”示范带动、“百姓河长”助力护河、“河长协会”督促推动,凝聚了社会治水的合力。
以人管水,还需要借助智慧化的手段赋予管理的“最强大脑”。三明市水利局副局长李朝阳告诉记者,自2018年3月起,三明全面启用河长制指挥管理系统,实现了智慧“管水、管人、管事”,实现从“九龙治水”到“攥指成拳”。河长巡河时候,巡逻轨迹在平台上一目了然;发现污染时,河长可以“随手拍”上传到平台,后台将根据情况制定解决方案,把问题“闭环处理”。
走进三明市池湖溪幸福河湖智能管护平台,能看到池湖溪流域各项数据的实时监测、洪涝灾害的预警信息等,实现了“一张网监管”的治水系统。李朝阳表示,该平台融合了卫星遥感、北斗通信、5G技术等一系列数字河湖新技术新成果,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了河道监控智能化水平。
游客乘坐竹排在上清溪景区游玩。记者 吕明 摄创新“生态+” 以水带城谱新曲
在将乐金河湾水上运动中心,游客乘坐划艇享受水上乐趣;走进泰宁上青乡,多校合作的写生基地、特色传统的乡村民宿等坐落其间;乘坐竹排泛舟上清溪景区,在一池清水间感受丹霞地貌带来的大自然震撼……这些生态与文旅相融的画面正在三明各县乡不断上演。
走访调研期间,初次到访三明的王晓刚对记者表示,三明生态治理最大的特点,在于把水土保持、河湖治理与当地的康养旅游、环境科普等紧密结合。“传统的河湖保护常面临后续维护、保养、持续经营等难题,结合康养旅游、环境科普等,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可持续推动生态的治理。”
作为25年“工龄”的老艄排工,黄盛腾笑称自己是上清溪绿水青山的见证者也是守护者。他告诉记者,通过生态环境的整治,上清溪的环境更好了,游客更多了,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曾经依靠单一农业为主的村民们,现在开始做起了农家乐、售卖土特产、加入上清溪的艄排工队伍,解决了农村的就业问题,村民们的钱包鼓了起来,吃上了“旅游饭”。
三明将乐县少体校校长、文旅局体育股负责人李斌提及金溪河的文旅发展时,充满喜悦,“这条河(金溪河),利用体育赛事,把周边都带动了起来。”目前,金溪河已连续举办7届国际皮划艇桨板马拉松公开赛、4次全国蹼泳锦标赛等体育赛事,每年吸引一大批省外水上运动队伍前来集训,促进全县体育消费6800万元。此外,在沿线,还积极培育了康养、露营、研学等业态,打造了一批“网红打卡点”。
产业的入驻,三明并非“一杆子”兼收,在乡村发展上,牢牢把握着生态先行的准则。“曾经有一家豆制品加工厂想入驻,但是发现它在废水、污水处理上达不到我们的标准,我们表示如果不加大投入污水处理,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就无法入驻。”周铭焕为记者讲述了曾经拒绝了经济效益好但生态不达标企业的案例。
随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上清溪“打卡”,黄盛腾也慢慢开始学习英语;李斌则正在设计新的产品“旅划”,继续推动“体育+旅游”的产业融合发展。关于水的生态发展故事,正在继续由三明人民接续书写……(完)
【编辑:张子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