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未来或超越“最聪明的人”?专家谈发展如何兼顾公平

发布时间:2024-11-09 07:59:50 来源: sp20241109

   中新社 北京4月11日电 (记者 马帅莎)到明年底或2026年,人工智能(AI)或超越“最聪明的人”,美国知名企业家埃隆·马斯克近日对人工智能的这一大胆猜想引起关注,这比他去年预测的2029年这一时间点提前不少。

  对于人工智能何时将超越人类智力,业内一直有不同看法。相比马斯克的乐观预测,不少专家认为这一时间还要再晚一些。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深层思维”的联合创始人德米斯·哈萨比斯判断,通用人工智能或在2030年实现。韩国首尔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李炅武认为,人工智能“奇点”或在5年后到来。

  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峰看来,真正的通用人工智能可能没有那么快到来。他对 中新社 记者表示,人工智能在某些领域的能力或可超越人类,但距离实现人类智慧,还有许多基础理论问题尚未厘清,比如智能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是智慧、AI能否像人一样学习等。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期待“更聪明”的人工智能出现,畅想它可能给社会发展带来的颠覆性变化。徐峰表示,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和产品不断丰富,特别是人机交互不断发展,将会给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关系带来影响。同时,人工智能还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赋能各行各业,深刻改变社会生产方式。

  这两年,ChatGPT、Sora的问世,让人们更清晰地看到实现“更聪明”的人工智能的可能,并在全球掀起大模型热潮。海外的OpenAI、谷歌、微软,国内的科大讯飞、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科技公司纷纷拥抱大模型。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表示,过去一年,大家都在“秀”大模型,2024年,大模型已到场景之年,手机可能是大模型的典型应用场景。他预测,大模型未来会无处不在,所见之处可能都是大模型在工作。

  随着人工智能应用不断涌现,也有人担忧人工智能技术会进一步拉大国家间的技术鸿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指出,一些国家原本在过去的工业革命中就落伍了,在人工智能浪潮中进一步落伍,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贫富差距可能进一步加剧。

  徐峰表示,在当前的大模型技术路径下,创造更强的人工智能要有充足的数据和算力,这些资源往往相对集中在世界少数企业或机构中,短时间内可能会加大技术鸿沟。

  但他也指出,新兴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人工智能这种赋能性技术,常面临公平性问题,过去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也面临同样的担忧。但随着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逐渐铺开且日益成熟,会有越来越多人可以享受其好处,如同过去的电脑、移动通信一样。

  “不能因噎废食,忽视它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我们要做的是重视这类潜在风险,积极应对。”徐峰说。

  谈及如何应对数字不平等现象,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朱旭峰表示,从全球治理体系来讲,我们应该努力打破国家间的技术壁垒,促进发展中国家技术学习和扩散。

  徐峰认为,更具广泛代表性的国际组织应搭建平台,推动建立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和治理体系,让更多国家、群体更公平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享受技术带来的红利。(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