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5 13:40:04 来源: sp20241225
4月上旬,第76集团军某旅在雪域高原组织实弹射击训练。射击在即,某型火炮突发故障,维修技师侯昆使用革新后的修理组件快速排障,确保训练顺利进行。
“这款修理组件的成功研发,离不开旅机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听到记者询问这款修理组件的情况,走下训练场的侯昆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侯昆在前期训练中发现,该型火炮炮管出现故障时,需两个人配合操作才能排除,流程复杂、耗时费力。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旅装备维修科专门从修理连抽调骨干力量,以侯昆为牵头人组成攻关小组。经过一段时间摸索,攻关小组决定对修理组件进行大胆革新,经多次尝试终获成功,通过实践检验后在全旅推广。
“官兵中蕴含着智慧和力量,党委机关要善于因势利导、铺路搭桥,不断聚集官兵智慧、激发创新活力,形成合力攻坚克难。”谈起这款修理组件的革新经历,该旅领导感慨地说。据介绍,他们在前期调研中发现,这几年,随着部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实战化训练深入推进,官兵遇到的装备使用难题随之增多。可喜的是,他们往往不等不靠,而是主动作为尝试解决新问题,尤其是一些大学生士兵积极发挥专长,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鉴于此,该旅机关趁热打铁,在常态化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群众性创新活动的基础上,定期围绕战备训练、装备保障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召开“诸葛亮会”,收集官兵“金点子”;设立革新创意研修室,为官兵提供技术研讨与交流平台,并邀请专家教授、技术骨干等提供专业指导;制订激励措施,对革新取得成果的官兵及时给予表彰奖励,鼓励大家结合实践大胆尝试,勇于提出革新新思路、解题好办法。
在去年底的一次训练中,三营工程师周默涵发现某型火炮射击结束后,炮膛内残留的火药残渣难以彻底清除。为解决这一问题,他计划制作一款能实时传输炮膛内画面的新型窥膛器,但因缺少经费、设备和人手未能实施。
后来,在旅里组织的群众性创新活动中,周默涵将自己的想法形成专题报告逐级呈报,受到旅领导高度重视。机关部门组织可行性论证后,旅党委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支持设备采购、技术升级,并专门从火炮生产厂家邀请技术人员前来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潜心攻关,一款能精准定位炮膛内火药残渣的新型窥膛器被制作出来,有效解决了保养难题。
革新成果在实践中运用推广,给部队战斗力建设注入了活力和动力。为此,该旅党委机关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聚焦官兵革新需求制订完善系列举措:建立“机关—基层—官兵”信息沟通与协调机制,及时掌握官兵革新设想与需求,帮助协调办理具体事宜;成立由技术骨干牵头、训练尖子和大学生士兵参与的“创客工作室”,围绕官兵设想创意尝试开展革新创造;与相关科研院所、装备厂家建立合作关系,帮带培养技术骨干和有革新潜力的官兵,并对相关成果进行专业评估……系列务实举措进一步激发了官兵积极性,一项项聚焦训练需要、操作性强的革新设想相继呈报机关部门。
基层提报需求,机关组织攻关。一次训练中,该旅炮兵分队和无人机分队数据传输链路突然中断。训练结束后,参与组训的机关同志与参训官兵一起复盘训练过程,在梳理问题的基础上集智献策,进一步精简数据传输流程,不仅打通了传输链路,还围绕无人机引导火炮精确打击总结了新方法。
前不久,该旅某连担负新大纲课目训练先行示范任务,机关干部同连队官兵一起攻关,解决了占领转移慢、协同配合慢、火力打击慢等多个在单炮快反射击中发现的问题。
“革新取得成果固然可喜,更让人有成就感的是,自己的成果在一线得到推广运用。”周默涵说,旅队不但采取务实举措激励官兵开展创新活动,而且注重在成果的推广运用上下功夫,不断推动革新成果在练兵备战一线落地见效。
基层干部王杰基于“人员不闲、场地不闲、器材不闲”理念提出“一主多辅”组训法,作训科严格论证后,将其推广运用到多个课目训练中;侦察科干部葛昊京在基层蹲点期间,把官兵在装备效能试验中取得的成果,大胆运用到某型无人机夜间飞行中,有效提升了训练水平;作训科根据基层训练需求,把官兵升级完善后的模拟系统运用到高海拔环境仿真训练中,有效采集多类数据,为开展新装备训练提供了参考……(张磊峰 马振 孙晨)
(责编:陈羽、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