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21:18:09 来源: sp20241122
田畴沃野写初心(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三夏”生产中共产党员的身影
开栏的话
支部是堡垒,党员做先锋。在发展经济、乡村振兴主战场,在基层治理、“三夏”生产第一线,在项目建设、科技攻关最前沿,我省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七一”前夕,本报开设“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专栏,聚焦我省基层党组织先进经验和优秀共产党员典型事迹,集中展现他们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的精神风貌和担当作为。
□本报记者 刘婵 赵若郡
最是丰收重千钧。今年“三夏”期间,我省广大党员深入田间地头,协调农机、纾困解难;走访摸排、精准帮扶;防火保粮、抗旱抢种……在“三夏”生产一线,他们与村民站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实际行动把初心写在田畴沃野间。
初心里,是对田间劳作的牵挂——
穿上红马甲,提起矿泉水绑在电动车后座,50多岁的胡铭俊向最后几块待收割的麦地赶去。
“歇歇吧,水来啦!”胡铭俊嗓门大,人又利索,不一会儿,一箱矿泉水就分到了正在田里忙活的村民手中。
他是中原油田驻濮阳县白罡乡东柳村第一书记。驻村6年,值守“三夏”、为村民送清凉已成为他的常规动作。
东柳村共有麦田1000余亩。谁家需要帮助、联系几台外地收割机?提前半个月,胡铭俊就开始为麦收做准备。
“我们把村里10来名党员分成四个互助组,对口帮助村里监测户完成收割。”胡铭俊告诉记者。
麦收期间,胡铭俊每天早上都到农田里忙活,收割机轰鸣作业,他在农机手和农户之间积极协调。对于外地来的农机手,他与村干部一起谋划,为农机手提供食宿等生活保障。
山东鄄城县来的农机手李师傅和胡铭俊成了朋友,活儿干得很顺利,“在这儿吃住有着落,我这辆车一共收割了300多亩小麦,速度真不慢。”
初心里,是对颗粒归仓的期盼——
春争日,夏争时。记者见到谢肖杰时,正中午头,骄阳似火。顾不上防晒,套上执勤袖章,她就准备到村头抢收点执勤。
一顶绿色帐篷、一张桌子、两个灭火器、一瓶水,是她全部的装备。
谢肖杰,32岁,周口市太康县老冢镇土楼村“90后”党员。
“为了确保颗粒归仓,我们村组建了安全生产宣传队,同时在村头设置执勤点,我和村里其他党员轮流值班,一旦发现风险隐患,可以及时处置。”麦田值守,谢肖杰不敢有半点松懈。
“村里现在一共有7名‘90后’党员,巡逻执勤他们是主力,干活又麻利又认真。”说起村里的年轻党员,村支书孟雪丽连连称赞。
有村民反映,自家晒粮场地不够用。谢肖杰得知后,立马联系上村“两委”,协调村室广场向大家“开放”,同时提供浇灌机排查维修服务,最大限度为群众抢种保苗提供便利。
忙一点、累一点,都不怕。“乡亲们忙活大半年,最后关头绝不能有任何意外”,这就是谢肖杰最朴素的愿望。
初心里,是对种业创新的惦念——
玉米争前后晌,早种才能多打粮。在位于新乡市平原新区祝楼乡的河南农业大学试验基地里,一场特殊的玉米播种试验正在进行。
6月21日,早晨5点不到,河南农业大学玉米专家李浩川教授和他的三名研究生就已经下地了。
和普通农田不同,他的试验田被分成若干个小地块,种着上万个玉米新组合。走上田埂,打眼一瞧,每隔不远就会有一个白色纸袋,里边放着不同的玉米种子,每包种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LN23 980×319’表示以2023年在海南培育的第980行为母本和第319行为父本杂交而来的种子。”李浩川告诉记者,哪个种子产量高、抗性好,通过田间鉴定就可以筛选出来。
育种需要匠心。李浩川团队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种质资源播种、收获、再鉴定,挖掘其优势基因。
“选育一个优质品种,需要8到10年。”深知种业创新是粮食安全的关键,李浩川选择了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把更多“金种子”送进百姓家,让更多的“中国碗”盛上“河南粮”是他内心深处的惦念。
烈日下,党旗飘扬,党员先行。各级党组织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心聚力作用,护航“三夏”生产。在驻马店,用好“党员联户、干部包片、支部会商”机制,定向提供服务;在商丘,第一书记当尖兵、帮扶单位当后盾,夏忙时节大家一同下沉到田间地头;在安阳,党员干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农户抢收小麦、装运转仓,有序推进夏收夏播工作;全省还有千余名科技特派员冒着酷暑深入基层一线,“精准式”扶技,“点单式”送课……
时间不会辜负每一滴汗水。麦田里的共产党员就像是一粒粒种子,行走田间,也扎根大地。(河南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