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博物馆热” 培育青少年文化自信

发布时间:2024-12-28 03:07:14 来源: sp20241228

  【央广时评·真抓实干③】用好“博物馆热” 培育青少年文化自信

  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全国两会正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履职、参政议政,为更好实现我国今年乃至更长期的目标任务建言献策。对此,央广网策划推出《央广时评·真抓实干》系列评论,聚焦全国两会重点议题,共同探讨高质量发展之路。

  “博物馆热”正持续升温。最新的例证是,全新亮相的殷墟博物馆新馆甫一开馆就受到瞩目,开馆首日即迎来观众近5000人次,多个馆藏文物成新晋“顶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如何延续“博物馆热”,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更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展示地,更是诠释文物意义和价值的场所,承担着社会教育的重要功能。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的博物馆深入挖掘自身资源,结合自身特色,制作推出一系列精品课程和教育项目,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助力学生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播者、文化自信的积极践行者。譬如,成都博物馆创新开设“周末儿童博物馆”,根据儿童认知特性设计课程与活动,让孩子玩得尽兴、学得尽兴。武汉革命博物馆自2016年起开展“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让学生更深度参与学习和互动,激发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令人欣喜的是,这项活动如今已遍地开花,成为多地很多博物馆的品牌活动之一。

  如何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以文化润童心、启未来?一方面,我们应当持续加大对博物馆科学研究的投入和支撑,不断发现并讲述文物“新故事”。这也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不断迭代出新的数字化技术,创新表达形式,贴合青少年信息接受习惯和偏好,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教育内容与形式,拉近他们与文物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外,各地教育部门和文物部门还要加强协作,加快打造网上博物馆资源平台和相关网络教育资源库,让学生通过线上方式也能获得更多文化滋养。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打造学生“第二课堂”的过程中,不能只盯着那些名馆大馆,基层博物馆和一些小众文博馆同样值得关注,它们珍藏的许多文物蕴藏着浓郁而极具特色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对于市县地区的学生而言,这些基层和小众文博馆不仅地理位置近,方便他们进行实地参观和学习,更能让他们深入了解和感受自己身边的文化历史,从而进一步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莫洁)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