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09:41:45 来源: sp20241127
中新网 上海11月3日电(记者 陈静)“听春水,已在冰封的河底涌动。第一次,把人民放在正义的天平。曾最艰难的决定,也是纯净的初心。把公平交给人民的一刻,未来就有了风景。”这是话剧《立场》主题曲里的一句歌词,深深打动人心。
记者3日获悉,由华东政法大学前身华东政法学院院长雷经天在延安时期真实故事改编的原创大型人物历史话剧《立场》这几日连续在国家大剧院舞台上演。
雷经天原名荣璞,号经天,是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的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学教育的开拓者。《立场》以雷经天审断“黄克功案”的经历为主线,通过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课堂中现代的眼光回溯历史,展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法治建设的历史,展示以“人民为中心”的革命法治传统,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老百姓订立一个新的契约、一个人人平等的契约故事。
《立场》的前身是由华东政法大学联合上海戏剧学院创排的原创大型话剧《雷经天》。该剧首演后,先后获得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选题孵化项目、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校园大师剧”专项支持项目等资助,广受好评。对于这次把剧名由《雷经天》改为《立场》,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说:“更名旨在突出‘把人民举在头顶’‘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一边’是中国共产党法治建设的初心与立场这一主题。”他认为,“让‘立场’贯穿法治文化建设始终,是继承和发扬以人民为中心的革命法治传统的务实之举,是法学教育必须坚守始终的首要宗旨。”
“我们想把话剧打造成精品力作,打造成优秀法治文化作品,通过话剧艺术形式来追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追溯法治的初心使命。在党史的温情中传承和发扬党、社会主义的法治文化。”郭为禄强调说道。
《立场》剧照。(华东政法大学供图)这部大型人物历史话剧由制作人石春轩子、编剧刘思和导演汪起正等国内优秀青年编导团队,联袂舞台美术设计胡佐、服装造型总设计徐家华等国内一线戏剧艺术家合力打造。据了解,主创团队多次邀请专家学者对该剧的情节设置、形象塑造、人物语言和舞美设计等进行精心打磨,还专赴雷经天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延安采风,深入了解其在延安期间工作和生活情况,切身感受延安革命精神和当地风土人情。
制作人石春轩子表示:“本次演出我们邀请到多位优秀艺术家,一起深入研讨剧本,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更好表达人物个性,还全面升级舞台美术、服装造型,力图做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融合,打造艺术精品,更好彰显共产党人的法治初心。”文艺评论家、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表示,《立场》不仅是一部普法教材,更是一部真正的艺术作品,“我作为一名‘老观众’,看这部话剧时,我会不由自主、全身心地投入到剧情之中。”
《立场》连续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华东政法大学供图)据悉,2021年-2023年间,青春版原创话剧《雷经天》以“《雷经天》与法治文化教育”的首创沉浸式课程形式深入华政校园,通过“讲台-舞台-讲台”方式呈现党在延安时期的法治实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土地里长出来的法”。话剧助教、刑事法学院高鸣远对记者说:“大学三年,我先后以观众、演员和助教的身份参与其中。感悟最深的是剧组一直保持着老带新的传统,刚开始是摸着石头过河,慢慢有了绳索,有了桥,如传递火炬一般,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表示:“在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中,我们始终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革命法治传统和‘纪严于法’的红色法治精神贯穿其中。”郭为禄指出,“《雷经天》与法治文化教育”课程首先是一门“思政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具有强烈的价值导向;它更是一门“专业课”,覆盖了中国法制史、刑法、民法等领域的法学知识,是华政师生共同探索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起点的法学专业课程。它还是一门素养课,聚焦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舞台表现能力、综合学习能力,通过课程内容设置和舞台实践平台的搭建,为学生提升综合素养营造浓厚氛围。(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