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04:38:06 来源: sp20241223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内涵丰富、论述深刻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特色鲜明和体系完备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开创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着力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
把握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时代价值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关键在于发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大厦,唯有建基于坚实的自主知识体系之上,才能根基稳固。深刻把握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时代价值,有利于深化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和发展的认识。
支撑中国之“强”。“自主”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内在需要。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在世界范围内构建起“知识—话语”体系和霸权,对非西方国家进行文化渗透。近代中国在被动卷入和主动融入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得不借用西方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言说和表达中国现代化道路。近代中国在知识体系、话语体系上受制于人的经历,愈发凸显了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对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提出了现实要求。无论是摆脱西方“知识—话语”体系的宰制以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还是冲破话语场域内“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困境,抑或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以提振文化自信,都必须着眼于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只有形成具有原创性和主体性的知识体系,才能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智识支持和思想支撑。
彰显中国之“理”。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彰显中国之“理”。在西方知识范式下,使用西方概念和理论范式诠释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容易造成“南橘北枳”的结果。究其原因,文化与文明的互通互鉴需要以主体性为前提,东西方知识体系可以互通,但决不能互换。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必须在中国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一整套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模式、文化传统、逻辑结构在内的自主知识体系,彰显中国之“理”。只有形成主体性的知识原理与原创性的理论范式,在“历史—现实—未来”整体维度上进行回溯和展望,才能避免在西方知识体系及文明框架下丈量自我,进而讲清楚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的秘诀,真正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等重大理论问题,真正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
汇聚中国之“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获得的认识与经验的总和。知识体系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的持续性高级智力活动的成果。秉持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就要立足中国人民的实践和现实需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在知识生产和再生产、分配和使用中的主体性地位和首创精神。新时代是人民当家作主并自发投身于现代文明创建的时代,也是人民群众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一切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时代。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就要彰显和尊重人民群众主体性地位,汇聚中国之“智”,以知识的形式凝结人民群众在精神活动上的创造力,这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通过原创性知识的集中生产,充分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式发展。
找准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发力点
推动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从“知”到“行”,助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宏伟目标落实落地,要抓住关键着力点,根据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内在要求,围绕主体性、原创性、系统性精准发力。
在“两个结合”中增强主体性。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主体性”为标识。增强“主体性”不是因循守旧、为了本土化而本土化,不是将中西文化肆意剪裁、强行结合的“拼接主义”,更不是对西方知识体系不加审思、全盘接受的“拿来主义”,而是在知识体系建构中意识到并开显“我”之在场,从“我”出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要将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熔铸为一炉,从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等三大资源中汲取养分,处理好“马、中、西”三者之间的关系,凸显自主知识体系的“自主性”;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注入“魂脉”、厚植“根脉”,使自主知识体系既具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旺盛活力,又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造就具有鲜明“自主性”的新的知识生命体。
在面向实践中增强原创性。知识来源于实践,自主根植于创新。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要体现原创性,首先应当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出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就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是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代中国正在经历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时代的转化、实践的发展为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了丰沃现实土壤和广阔发展空间。应以中国问题为导向,以时代特征为依据,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实践主题展开知识体系创新,不断增强原创性,建构包括核心概念、思维方式、论域证成以及传播方式等在内的自主知识体系,有效解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
在全面统筹中增强系统性。“体系”是相互关联的要素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全面把握内外各要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机制,以整体性的视域统筹推进,在解决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分散化、碎片化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廓清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概念、重要范畴和研究对象等,形成全景式的知识结构和普遍性的解释范式。应处理好自主知识体系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之间的关系,把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的核心目标,把“三大体系”建设作为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支撑,着力构建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形成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学术体系,形塑立场鲜明、博采古今、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坚持符合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展现中国气派的原则,在回应实践中既抓重点、分主次,也看整体、顾全局,在全面统筹中实现一体化建构,打造内涵丰富、层次分明、逻辑贯通、相互支撑的自主知识体系。
以自主知识体系厚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一定能够产生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求和必然产物,同时建构自主知识体系又必将反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乃至人类现代文明。
赋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精神智识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一切伟大的文明都是以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为支撑,文明的继承发展离不开知识体系的支撑。知识体系一旦成型,就能在稳固文明形态、推动文明发展中发挥重要功能。当前,我们致力于建构的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华文明内在传承与创新的统一体,其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意义将在三个方面持续开显。一是融入并稳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现实形态。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本身就是精神生产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中华文明现代化转型的“催化剂”,也是丰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的“原材料”。自主知识体系的生成与定型,能够通过概念、价值和范式的传播,重塑社会成员的认知系统,进一步凝聚共同体内部的认同,维系文明相对稳固的形态。二是作用于中国式现代化,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精神智识。作为稳定表达中华文明内涵的思维体系和知识财富,作为对中国探索现代化实践的认识和经验总结,自主知识体系所生产的具有普遍解释力的知识力量与精神力量,将成为引领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础性力量。三是作为理论形态的自主知识体系与作为实践形态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良性互动,将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双轮驱动中提质增速、行稳致远。
赋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世界历史意义。黑格尔认为,一个民族在世界历史的发展阶段中究竟占据什么样的位置,不在于这个民族外在成就的高低,而在于这个民族所体现出的精神,要看该民族体现了何种阶段的世界精神。在世界历史的理论框架下,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之于文明的价值,应当在中国与世界、现在与未来的双重向度中进一步展开。文明的交互性和知识的流动性决定了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能够并且应当展现出超越区域地理限制、民族主义狭隘性的时代价值。建构一种富有自主性和原创性的自主知识体系,不仅能够为当前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智识上的驱动力,而且能够为人类未来发展持续赋能;不仅有助于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促使世界认识真正的中国,而且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让中国走向世界;不仅裨益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提供充足的精神滋养,而且有利于通过重塑经济全球化的价值体系,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新的范式。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为世界普遍认可,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将进一步彰显其塑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这也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
(作者:刘同舫,系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