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古城出土汉代封泥 实证遗址一带系官署

发布时间:2024-11-10 02:31:00 来源: sp20241110

   中新社 绍兴8月19日电 (项菁 曹丹)据浙江省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最新消息,近日,浙江绍兴古城内的稽中遗址发现“山阴丞印”封泥,实证遗址一带曾是汉代山阴县官署。

绍兴稽中遗址出土的“山阴丞印”封泥。(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封泥又称“泥封”,是一种古代用印的遗迹,即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封泥的使用代表了当时官方文档、信函的正式性和保密性。

  据了解,稽中遗址考古现场存在越国建筑与汉代建筑遗存叠压的情况。新出土的“山阴丞印”封泥处于考古发掘区一期和二期中间地带,属于汉代遗存区域。“山阴丞印”封泥呈方形,边长2.5厘米,厚度不到1.5厘米,坚硬、密实又干燥。其中,“丞”和“印”二字清晰可见,“山”和“阴”二字破损明显。

  绍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李龙彬受访时表示,“山阴丞印”封泥是山阴县丞的印章,相当于山阴县“二把手”的印章,结合此地已经发现的汉代高等级建筑基址,可以确定稽中遗址附近曾是山阴县官署所在地。

  “汉代《越绝书》记载,‘勾践小城,山阴城也’。从这句话反推,如果确认了山阴城,就有可能发现勾践小城。”李龙彬介绍道,勾践小城即越王勾践的宫殿所在地,是越国政治中心,“勾践小城是否就在这里,还有待进一步考古发掘”。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践自吴返越,建立越国都城——山阴大小城(今绍兴古城)。2023年9月,绍兴稽山中学改扩建项目施工中发现大型木材。今年7月中旬,中国国家文物局披露,绍兴古城内首次发现战国时期越国的大型建筑基址,实证了越王勾践建都史。(完)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