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芜湖大米”这样种成

发布时间:2024-12-23 05:39:23 来源: sp20241223

  中联重科峨桥智慧农场全景。

  无人拖拉机进行旋耕作业。

  智慧稻米产品。

  中联智慧农业农场管理平台。   采访对象供图

  在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部门日前发布的《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中,安徽省芜湖市三山经济开发区峨桥镇的智慧“芜湖大米”,成为智慧农业和种植业数字化的经典案例。

  芜湖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近代“四大米市”之一。智慧“芜湖大米”怎样种成?其生产销售过程中有哪些数字化应用?对此,本报进行了采访。

  

  农业有“大脑”

  走进中联重科峨桥智慧农场,大片大片的稻田里,满眼皆是绿色。眼下,中稻南粳46正处于分蘖中期,晚稻美香占2号则处于移栽插秧阶段。前段时间,田间茎叶除草飞防等农事作业已完成,在分蘖结束前,还需做好田间见干见湿管水工作和病虫害预防。

  “在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指导下,我们将水稻生产过程划分为播种、插秧、分蘖、孕穗、成熟等13个环节,进一步地,细化出品种选择、用种量、播种密度、平整土地、氮肥用量、稻曲病防治关键时间、最佳收获时间等49个决策点,实现了全过程各环节的信息感知、定量决策、精准投入、智能作业。”中联智慧农业有限公司业务部副经理杨贵杰告诉记者,智慧“芜湖大米”的关键,就在于对水稻种植全过程的数字技术创新和应用。

  简单来说,稻米从种子到收获,全程都有数据在发挥作用,做到了科学化、精准化种田。

  例如,在耕作方面,运用卫星数据指挥旋耕机等智能农机,对土地进行规模化平整,可以精准控制农机耕作区域、面积、深度等,保证土地高低落差不超过3厘米。这样平整后的田地,能提高农药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在种植方面,有序抛秧机等智能农机,可以实现机械化有序耕种,确保秧苗密度统一。亩均秧苗稳定在1.6—2.2万穴,秧苗成活率约100%。

  到了收割环节,运用AI收割机动态收集粮食产量、作业位置、含水率、含杂率等数据,通过传感器上传至中联智慧农业云平台,后台实时分析数据,在此基础上调整农机行驶速度、作业高度、风机功率等,能有效降低稻谷折损率。

  杨贵杰说,中联智慧农业研发了环境、作物类、风险管理三大算法体系和病虫害、土壤肥力、农业气象等水稻全生命周期生长模型,开发了农艺、农机、农信融合的“农业大脑”,创建了工厂育秧物联网、全生育期管理物联网、农事作业车联网、水稻烘干智能监控网、品牌销售电商网“五网合一”的智慧农业经营服务模式,用数字化全面赋能水稻种植。

  据了解,从2016年开始,中联重科在峨桥镇开启智慧大田种植的先河,通过技术创新和实践探索,不断积累经验。2019年,中联峨桥基地完成2043亩水稻的数字化改造,2020年实现水稻的数字化、标准化种植,此后逐步推广,扩大种植面积。可以说,智慧农业技术一步步从实验室走进了田间地头。

  田间科技多

  在田间,可以看到水位仪、土壤墒情仪、鹰眼等许多物联网设备。其中,一个长宽约1米、高约2.3米的设备,格外引人注意。

  “这是智能化虫情测报灯,它实时测算病虫害的数量、种类,数据实时上传,后台分析灾害发生程度和危害程度,然后通过手机APP指导病虫害防控。”杨贵杰说,在它的助力下,农药用量能下降38%。

  作物要丰产,就要加强田间管理。在这方面,中联智慧农业构建了“天空地人机”五位一体的方式采集相关数据,即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传感器、地面服务团队、智能农机五个维度。

  杨贵杰介绍,借助小型田间气象观测站、多光谱无人机、360度高清探头等设备,中联作物智能决策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田间小气候,全天候展示农作物长势情况,为田间管理提供依据。

  在施肥环节,基于目标产量下作物的需肥量,根据土壤检测指标、品种特性、长势等因素,利用模型算法推算出肥料用量,进行精准施肥。通过肥料传感器,推算秧苗需肥量和土壤肥料利用率,实现每亩氮肥和磷肥用量分别下降32.5%、16.8%。

  在灌溉环节,依托水位和土壤传感器,就能判断田间需缺水情况,通过智能化灌溉系统,农户在手机APP上就能实现远程灌排。

  说起应用中联智农云APP后的便捷,芜湖万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桂万发感触很深。

  桂万发说,水稻施肥有几个关键节点,到时间了智农云APP会自动提醒,包括每亩的用量都能测算出来。它还能利用历史气象、历史病虫害发生数据,结合气候、品种、算法及虫情测报灯的监测,预测出病虫害发生风险,告知防治时间、防治区域、防治办法,让农户知道什么时候打药、打什么药、怎么打药。

  种植过程中,基于气候和土壤数据以及目标产量,系统会推荐种植品种、播期和投入品用量,在产前形成种植方案,在产中还能根据农事执行情况、气候变化等因素动态优化方案。

  “过去很多决策只能依靠人工,大家都是凭肉眼去看,凭经验决定。”桂万发表示,使用2年多来,中联智农云APP大大提升了像他这样的种粮大户的生产效益。“这几年,我的种植面积从900亩地扩大到1万多亩。如果没有这个APP帮助我们管理,是不可能有这个能力的。”

  智慧的种植过程、科学的田间管理造就了智慧“芜湖大米”“三高一低”——品质高、产量高、收益高、成本低的特点。2020年底,芜湖市农业农村局邀请国内权威专家组对峨桥镇的智慧“芜湖大米”核心示范基地进行测产,报告显示:智慧“芜湖大米”亩均增产128斤、单产提高14.3%,亩均节约成本约108元,农业数字经济效益显著。

  信息可追溯

  除了农户端使用的智农云APP,中联智慧农业的产品还包括农场管理平台、农产品溯源系统、稻米产业互联网平台。

  如今,消费者扫描智慧“芜湖大米”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知道大米的生产信息。

  稻米质量安全可追溯,离不开一个农产品溯源系统。系统应用区块链技术建立技术互信、数据互信、合作伙伴互信,确保智慧“芜湖大米”从田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让顾客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农场管理平台,可以为大规模农场提供农事进展、秧苗长势、收获期预测、产量预估等“农场一张图”管理和农场收支经营分析,实现灌溉设备、无人机、智能农机的远程调度。

  稻米产业互联网平台,则以“1个监管中心+1个数据中台+N个管理场景的配套子系统”为架构,助力芜湖市政府实现产业基础盘点、产业服务提升、产业监管决策。

  智慧“芜湖大米”的诸多优势激发了农户种植积极性。

  2023年,芜湖市繁昌宏庆米业自种1100多亩“芜湖大米”,又与农户签订了近万亩订单。负责人曹晶晶说,这些“芜湖大米”全部销往长三角、珠三角一带,批发价每斤6元,而普通大米批发价只有2元多。“效益增加了,种植、加工环节都受益。预计今年我们的订单量将同比增长10%左右。”

  今年3月,芜湖市农业农村局召开智慧“芜湖大米”示范推广工作会。2024年,芜湖将深入实施“831行动提升工程”,即打造智慧“芜湖大米”示范镇8个、示范村30个和示范片100个,以示范镇为中心,辐射带动,确保完成45万亩种植面积;同时,通过标准示范区建设,引领智慧“芜湖大米”提质增效。

  目前,中联智慧农业的技术和产品已覆盖安徽、湖南、四川、广西、江西等省份,累计服务面积突破100万亩。杨贵杰说,希望先进的产品和技术能更广泛地应用到普通农户的生产中,切实有效地节本增效,让农民增收。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