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人文观察)

发布时间:2024-12-28 05:22:20 来源: sp20241228

  上海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学生近距离观察中共一大纪念馆藏品。

  高中生到哈军工纪念馆参加研学。   以上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海南解放公园内热血丰碑雕像。   陈元才摄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湖南考察时强调,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红色基因,血脉传承。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成为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各地各部门近年来发挥红色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力量,信心百倍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奋斗。本期人文版聚焦第四届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及优秀案例,展现多地把红色资源保护好、运用好的探索实践。

  ——编  者  

  

  中共一大纪念馆推出百件文物进百所课堂

  “英烈的名字完完整整刻在我们心中”

  本报记者  王  珏

  上海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礼堂,一次特别的课程正在进行。一台折叠式皮腔照相机静静地放在桌上,成为现场演示的“主角”。

  “这是20世纪30年代的照相机,在当年性能很先进,如今保存完好。机身主体由金属外包皮饰制成,外侧的支架光亮如新。它曾被我党一位地下工作者——秦鸿钧烈士用于拍摄重要情报。”来自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宣教专员郭艺凡结合藏品,为学生们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1949年5月7日夜里,秦鸿钧等十几位革命烈士遭到枪杀。在英雄赴难的上海浦东戚家庙,附近居民曾听到刑场上空响起高唱的《国际歌》。让人惋惜的是,那一天离上海解放只剩20天。”随着郭艺凡的讲述,学生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革命先辈英勇无畏的品格。

  而这台相机与第一中心小学颇有渊源,秦鸿钧烈士的夫人韩慧如是该校首任校长。据介绍,韩慧如1935年7月参加革命,1937年起协助丈夫开展秘密电台工作,担任党的地下交通员。革命胜利后,她又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这台相机正是她捐赠给中共一大纪念馆的。

  秦鸿钧烈士的曾孙秦翊凯在该校就读,与同学们细细观察了相机。“看到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我心情特别激动。家里长辈经常教育我‘不求索取,但求奉献’‘一切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个人的得失为轻’。这种优良家风和革命传统我们将一代代传承下去。”秦翊凯说。

  课程最后,学校党员团员教师和少先队员共同朗诵诗歌《红色电波永流传》,向革命先辈致敬。

  这是中共一大纪念馆“百件文物藏品进百所课堂”的侧影。100所学校、100件文物藏品、100个红色故事、100节思政课,探索革命文物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2021年,馆校合作教育项目——“百物进百校  百讲证百年”一大纪念馆百件文物藏品进课堂正式推出。

  项目从馆藏12.8万件藏品中精心挑选100件,向学校提供订单式服务,采用“1+1+X”课程模式。“1+1”是由场馆藏品保管专员和宣教专员在课堂上分别讲述文物流转、收藏、保护过程及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X”是由师生根据学校特色课程,结合文物完成互动教学。

  “我们带着烈士家书走进学校课堂,有高中生写下心得体会:烈士的每一份书信,几乎都有为了躲避敌人而隐匿的信息。通过这个活动,英烈的名字完完整整刻在我们心中。”项目负责人、中共一大纪念馆周公馆管理部宣教主管孙宗珊说,鲜活生动讲述革命文物的故事,激发了同学们报国强国之志。

  据介绍,为了做好革命文物进校园活动,中共一大纪念馆一方面组织宣教专员和讲解志愿者,成立红色革命文物讲师团,精心讲好红色故事;另一方面,配置专人专车,完善文物护送、开箱等环节,增强活动仪式感。截至目前,上海111所学校参与其中,覆盖全学段学生。

  中共一大纪念馆馆长薛峰表示,我们不断丰富纪念馆教育活动,提升馆校合作教育的温度,把革命文物资源禀赋创造性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优质资源,增加学校德育途径的宽度。与此同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和革命传统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红色传承教育更有深度。

  

  哈军工纪念馆弘扬报国强国的优良传统

  “每张纸、每本书都变得更加鲜活”

  本报记者  李卓尔

  上午11点半,嘹亮的军号声在校园响起,这是哈尔滨工程大学沿用70余年的下课铃。学生们陆续走出教室,教学楼旁哈军工纪念馆的大门被轻轻推开。

  走进纪念馆,时间仿佛凝固,纪念馆中珍藏着500余件国家级文物,浓缩着红色光荣传统,凝聚着宝贵精神财富。

  在一处展柜前,船舶工程学院大一学生张帅久久驻足。“这是杨士莪院士用日俄德英四国语言抄写的手稿。当年杨院士在国外学习,他在图书馆里一笔一画抄写原著,把这些科学知识带回国。”张帅的眼神里充满敬意。他说:“看着这些力透纸背的字迹,才理解我们上课所用的教材是经历了怎样艰难的过程才编写出来的。”

  战火催生的哈军工,在一穷二白中开拓,在筚路蓝缕中跋涉。展柜中陈列着毛泽东同志于1953年颁发的一份训词,其中写道:今天我们迫切需要的,就是要有大批能够掌握和驾驭技术的人,并使我们的技术能够得到不断的改善和进步。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办,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个迫切而光荣的任务。

  “迫切,迫切!哈军工因此诞生。”哈军工纪念馆馆长李宏介绍,“这份非同寻常的训词,要求我们保持和发扬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特别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我牺牲的英雄气概,承载着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代哈军工人,想的是党,为的是国,强的是军。”

  纪念馆一角,多媒体技术再现了马兰基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场景。观众按下按键,体验试验成功那一刻的激动心情。

  “1963年,刚组建不久的中国核武器实验基地急需科研人员,哈军工原子工程系相关专业38名学员提前毕业,扎根红山脚下,成为基地重要的科研骨干力量……”大学生志愿讲解员、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大二学生王佳怡把这段历史娓娓道来。

  “第一次参观纪念馆时的震撼记忆犹新,我想让更多人了解校史。”王佳怡说,“了解得越多,越体会到这些文物的厚重,每张纸、每本书都变得更加鲜活。”

  世界上第一艘海上长航实验成功的气垫船是如何诞生的?我国第一台鱼雷快艇射击指挥仪“901”的元器件是怎样研制成功的?“为了让文物‘活’起来,馆藏多个‘新中国第一’被拍成了《藏品有话说》系列短视频,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不断挖掘其承载的精神内涵,成为广受学生欢迎的线上示范课程。”李宏介绍。

  建馆11年来,哈军工纪念馆是哈工程每一届新生踏进这座校园最先接受红色教育、刻上红色烙印的重要一站。“作为‘大思政课’教学基地,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了解这段历史,我们将哈军工精神与文化纳入大一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纪念馆研究员杨上锋介绍,4000余名本科新生在参观哈军工纪念馆后,通过小组研讨形式,选取与专业相关或感兴趣的主题,收集资料完成视频和文字成果。

  “能不能请小朋友和我们一起表演,展现出哈军工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准备思政课汇报时,船舶工程学院大一学生齐颐君灵感一现。团队成员曾经去育红小学做志愿活动,宣讲哈军工红色故事,他们邀请两名小学生共同完成了表演,生动讲述了一代代哈军工前辈和后继者矢志报国的故事。

  “每次走进纪念馆,看到那些文物,仿佛都在与前辈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齐颐君说,纪念馆里陈列了许多建校之初各科教员手写的讲义与教材。如高等数学,从讲义的撰写规范,到段落设计、算式位置等细节,都有严格的要求,“如今在老师讲课时,我依然能感受到这种严谨”。

  望着展陈的院士手稿,齐颐君说:“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上,希望未来能为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海南解放公园以革命文化促景区发展

  “红色旅游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本报记者  王  珏

  站在海南解放公园的解放海南渡海登陆战主要登陆点,一座高18.95米、重1600吨的热血丰碑雕像映入眼帘,左边是拿机枪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衣着简朴的琼崖纵队战士。这座组合像表现了解放海南岛战役中解放军在琼崖纵队和海南人民配合下,取得胜利的历史革命事件。一边是高耸的雕像,一边是茫茫大海,不禁让人想到当年解放军登岛的场景。

  解放海南岛战役,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木帆船打败了现代化铁甲兵舰的奇迹。海南解放公园,正是为了纪念此役而建。公园以热血丰碑雕像为轴心,百年灯塔与烈士纪念碑相呼应,解放海南岛渡海战役纪念馆、战役考古遗迹错落其间。来自哈尔滨的参观者侯怀德感慨地说:“展陈的文物、图片、多媒体、考古发现,让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

  1995年,海南临高县委、县政府兴建临高角解放公园,2006年进行改扩建,规划了纪念馆、热血丰碑雕像、烈士纪念碑等。2020年3月,受海南省委宣传部委托,海南省博物馆启动园区整体升级改造和纪念馆全新展览策划工作。省博物馆公共服务部讲解组组长秋颖介绍:“我们以展陈带动文物征集,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向社会发布解放海南岛革命文物征集公告。”

  金黄色的表壳,白色的表盘,表盖内侧刻有鹿形和英文“CERVINE”……这块琼崖华侨赠给冯白驹将军的怀表,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书信、笔记、衣物……经过征集,101件(套)散落民间的革命文物找到了回家的“路”。

  2020年,临高角解放公园改名为海南解放公园,迎接八方来客。解放海南临高角登陆纪念馆升级改造为解放海南岛渡海战役纪念馆,当年群众自发制作的欢迎标语“解放军来了  海南人民笑了”,成为整个展览的主题。

  展览分为“挥师南下”“厉兵秣马”“碧海丹心”“决战琼岛”“人民胜利”5部分,一组群雕、260余件展品、300余张图片及多媒体视频等全面展示了解放海南岛的全过程。与此同时,采集了目前健在老战士、老船工的手脚模,并翻模铸铜。“随着脚印的延伸,参观者不觉间驻足沉思,红色旅游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秋颖说。

  根据历史照片和视频,海南解放公园还复原了解放军战士在琼州海峡北岸沙滩上克服晕船、刻苦海练等历史场景。秋千、高台,甲板、摇橹,参观者可以体验当时的训练方式,感受解放军战士开展海上大练兵的火热景象。

  “我们积极开展临高角考古工作,找到并修复瞭望楼、碉堡等一批遗迹,补充了展陈内容。”海南省博物馆办公室副主任贾宾介绍,开放运营以来,海南解放公园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3年,接待量突破48万人次,成为当地红色旅游、研学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代表性景点之一。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副厅长、省博物馆馆长苏启雅说,通过征集文物、打造展陈、提升运营等措施,海南解放公园实现因地制宜换新颜,临高县也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革命文物在助力城市文旅发展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版式设计:张丹峰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06日 06 版)

(责编:李昉、孙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