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1 00:48:37 来源: sp20241101
中新社 重庆9月1日电 题:手中笔、脚下路,外媒记者如何感知“一带一路”合作?
作者 曾玥
印尼网络媒体协会主席泰古·桑托萨的行囊里多了一幅名为《秋山行旅》的梁平竹帘。这是他近日参访重庆梁平双桂田园景区时买下的山水画。
“我喜欢收藏来自中国的物品。”他告诉 中新社 记者,这将成为家里书房的又一件藏品。“希望我的孩子和兄弟姐妹们能(通过这幅作品)感受到这个地方的美丽。”
8月26日至9月1日,2024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和主题采风活动在重庆举行。其间,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记者组织负责人和媒体代表分赴各区县实地参观采访。
8月26日至9月1日,2024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和主题采风活动在重庆举行。其间,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记者组织负责人和媒体代表分赴各区县实地参观采访。曾玥 摄从事新闻业30年来,桑托萨曾前往世界各地采访报道。他不仅通过报道向受众传递信息,也时常向身边亲友分享经历和观点。“每一次旅行都会给我带来新的见解。所以我总是喜欢带些物品回家,向家人和朋友讲述物品背后的故事,希望他们能拥有同样的视野和价值观。”
桑托萨坦言,选择成为一名记者,是因为想突破思维定势和认知框架,尽可能探寻事物的不同侧面,形成更为全面的观念。“新闻是连接社会的方式,报道则为受众提供了认识和理解事情的方式。我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不同的故事。”
从2003年首次来华至今,桑托萨观察到中国发生的巨变。尤其是多次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报道后,他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播者和见证者。“中国的发展奇迹是许多国家的榜样。‘一带一路’倡议是各国分享发展经验的平台,我看到,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
“我们是桥。”置身“中国桥都”,桑托萨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是新闻报道的富矿,记者需要结合不同文化背景挖掘连接彼此的故事,充当各国民众促进了解、增进理解的信息桥梁。
8月28日,在重庆参访期间,印尼网络媒体协会主席泰古·桑托萨(左)与川剧表演者合影留念。曾玥 摄抱着相似的愿景,来自埃及的中东通讯社执行主编、内阁新闻部主任艾曼·卡迪已驻华工作三年。
他曾通过书籍和纪录片认识中国。但他发现,直至2011年第一次踏足中国,才真正开始了解这个国度。“那时我才发现,听到的、读到的和亲眼见到的大有不同。”
此次参访期间,卡迪总是站在队伍前排,不停向现场工作人员询问各项细节。“我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以促进埃及与中国、非洲与中国的更多合作。”
中非合作是南南合作的样板。尼日利亚记联主席克里斯托弗·伊西古佐此行对南南合作中的媒体责任等议题尤为关注。
伊西古佐认为,媒体可以建构叙事、影响公众舆论并推动历史进程,肩负着传递信息、教化公众的重要责任。
“南南合作的成功和挑战共同定义了媒体在其中的责任。”他进一步指出,尽管“全球南方”国家在语言、历史、文化等方面不尽相同,但各国因共同的目标而团结在一起。媒体拥有超越国界、增进理解的能力,通过讲述各国合作的故事,使彼此紧紧相连。
谈及此,伊西古佐以盐作喻:“媒体如果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将会像失去咸味的盐一样变得无用而被舍弃。因此,媒体须保持其‘味觉’,建立一个更为有力的叙事体系。”(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