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2:11:58 来源: sp20241227
今天(10月19日)国家文物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南海西北陆坡明代沉船深海考古、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水下考古和甲午沉舰水下考古项目的最新发现和成果。
龙泉青瓷之多为水下考古之最
漳州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古雷半岛东侧圣杯屿海域。目前已探明沉船遗址水深约30米,主体区域残存有木质船体和成摞摆放的船货堆积,范围约300平方米。经水下考古发现,元代沉船船体残长约16.95米,最宽处保存约4.5米,残存9道隔舱板和10个船舱,单层板结构,发现桅座、龙骨板以及舭龙骨等船体结构。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梁国庆:经过我们2022年和2023年的发掘,已经完成了船货的全部提取,其中99%都是龙泉青瓷。这次发现龙泉青瓷,应该是目前沉船中发现的数量最多的。这条船上也发现了一些船上的导航,还有生活的一些材料,例如测深铅锤、海船的海灯,为未来我们深入了解这个船上的生活,包括进一步深入了解这条沉船,提供了一些新的材料。
圣杯屿元代沉船遗址目前已发掘出水文物约1.7万件,其中龙泉青瓷数量达到1.6万余件,器形包括碗、盘、碟、盏、洗、缽、香炉和高足杯等,年代为元代晚期,为典型的外销贸易瓷。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 孙键:圣杯屿沉船的考古,它反映的是元代时期中国龙泉窑瓷器的一个输出。这个在我们以前所做过的沉船当中,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而龙泉窑产品也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中国第一次或者说第一个中国对外输出的世界性产品。
圣杯屿沉船重现了元代晚期龙泉青瓷外销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是近几年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的重要成果。对深入研究元代航海史、造船史和船上生活等具有重要价值。而这次水下考古发掘,通过科技创新、设备改良实现了低能见度下水下考古精细化发掘,极大提升了我国水下考古发掘技术水平。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梁国庆:我们首次在这种低能见度下,实现了水下整个遗址的三维摄影高清影像的提取,包括我们水下的一些原位加固技术,在国内也是属于开创性的。对整个沉船的一个发掘精细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水下考古十年 探寻甲午海战终始之地
在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下,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山东、辽宁两省的文博单位,从2014年起持续开展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工作,在黄海北部甲午海战主战区确认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四舰。
甲午沉舰水下考古项目领队 周春水:甲午沉舰我们从2014年开始,一直持续到了今年,大概有十年的时间。工作的内容,包括确认它的准确位置,进一步摸清它在泥里面的保存现状。到目前这一步,我们已经把这个工作做完了。
从2017年开始,甲午沉舰水下考古研究人员,在威海湾原北洋海军基地附近,通过水下考古调查,结合造船档案和战争档案等研究,陆续发现定远、靖远、来远三舰。
目前,水下考古已探明威海湾内甲午沉舰遗址水深6~10米,遗址分布面积850~2100平方米不等,未发现完整舰体,仅存的遗物呈散落分布状态。发掘出水遗物包括船体构件、船员生活物品和武器弹药等,其中,定远舰于艏部主炮区发现并成功提取整块重达18.7吨的防护铁甲板;靖远舰于舯部发现2箱完好的37毫米哈乞开司炮弹、艏部发现1枚210毫米主炮开花弹;来远舰发现錾刻有“来远”银勺、2块写有“来远”水手姓名的身份木牌。
甲午沉舰水下考古项目领队 周春水:每个军舰都有比较重要的文物出水,其中黄海北部的致远舰,我们是发现了写着致远舰篆书的餐盘。还有发现致远舰大副陈金揆的单筒望远镜。当然还有其他比较重要的一些武器,其中一个我们从黄海北部的致远舰上,发现一个方形的舷窗。那个玻璃拿起来就看见龟裂状,证实当时的海战比较惨烈。另外那个黄海北部的那个经远舰的遗址,里面也找到很多那种殉爆的子弹。
甲午沉舰系列水下考古,填补了中国海域近现代沉舰水下考古的空白。其考古成果对于推进甲午战争研究、沉舰遗址原址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央视记者 张昕 黄一宸 康毅)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