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教育塑造未来人才

发布时间:2024-11-22 03:43:45 来源: sp20241122

原标题:以科学教育塑造未来人才

图为河南省巩义市大峪沟镇中心小学学生踊跃参与科学实验。 张毅力摄

图为河南省巩义市大峪沟镇中心小学学生踊跃参与科学实验。 张毅力摄

编者按 去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为中小学科学教育提供了有力指导。近一年来,科学教育如何在“双减”中做加法?科普资源如何助力科学教育?教育版推出特别策划,展现各地各校探索科学教育的新实践。

“在孩子们眼中,我看到了光,这是科学的光芒。”日前,河南省固始县张广庙镇第一小学教师张建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从课堂增加了科学元素,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

近日,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即将出台一周年之际,教育部宣传教育中心等在河南师范大学举办科学教育大家谈活动,聚焦全国科学教育现状,共同探讨教育改革的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

“科学教育是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建设教育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至关重要。”教育部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夏越说。

加强乡村科普教育

为解决乡村科学教育资源有限,实验设备不足、科学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2024“流动科学课”活动启动,助力乡村地区青少年放飞科学梦想。

近日,2024“流动科学课”走进河南,在郑州市、新乡市、信阳市等地启动系列科普活动。授课专家志愿者为学生带来了天文学、博物学、物理学、地理学、植物学等领域的内容分享。

“科普工作尤其要在基层下功夫。”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如是说。作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嘉麒也是我国火山学研究领域迄今为止唯一一位院士。科研之外,他长期致力于科学普及,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到全国各地作科普报告。

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新技术手段为中西部地区、乡村地区的科学教育提供了更多选择。刘嘉麒开始尝试通过网络平台普及科学知识,受到广泛关注,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火山爷爷”。

“我们把平台精选的科普知识类视频以主题合集形式上传至全国流动科普设施服务平台,免费面向乡村学校开放使用,形成网络科普教育长效机制。”抖音集团部委合作副总经理陈书林介绍,随着网络视频快速发展,短视频平台上的优质科普内容经常被家长、教师作为“云课件”使用,拓宽了青少年获取科学知识的路径。

“高水平科学教师请进课堂,科普大篷车展教资源送到乡村师生身边,让大家零距离感悟科学、触摸科技。”河南省科协主席吕国范说。

推动课程师资建设

“在我之前,学校并没有专职科学教师。我在数学教学中尝试着增加科学实验,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探索欲。然而,学校仍然缺少完善的科学课程体系。”张建涛说,科学教育不仅面临着专业教师短缺问题,还面临着课程设置等难题。

《意见》发布以来,多地积极探索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提升科学育人水平。

以河南为例,作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改革实验学校、全国中小学科学实验学校,河南省实验中学优化课程设置,加大自然科学课程供给,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打造“科学+学术”的特色名校。“我们要做好顶层设计,并不折不扣地落实。”河南省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王瑞说,《意见》既是科学教育的指导性纲领,也是一张路线图、一本操作手册。随着人工智能发展,社会快速转型,科学教育必须与时俱进。

“我们将学校课程、课后服务和课外实践活动一体化设计,积极推进中小学新科学课程全面实施。”河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杨光介绍,河南教育系统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将科学教育作为课后服务必备项目,广泛开展科普类课后服务活动。

优化课程设置的同时,也要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科学教师是中小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探索欲的“播种者”,是点燃学生求知火花的“引路人”。

“调研发现,中小学科学教师严重短缺,专业素养不足,是当前开展科学教育的制约因素。”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恒说,科学教育科班出身的教师非常稀缺,大学应该大力建设科学教育相关的专业,培养一批富有科学情怀、充满热情、善于钻研、敢于创新的科学教师,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打下基础。

多方参与形成合力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国民科学素养比例为14.14%,也就是说,100个人中只有十几个具备科学素养。家长和社会对科学教育的认知远远不够。”马恒说。

在基础课程学习和科学素养的提升之间,如何求得最大公约数?

在马恒看来,只有公众的整体科学素养得到提升,才能推进科学教育的普及。加强科学教育,让孩子喜欢科学、爱上科学,日后用科学的方法来从事工作。这不仅仅是学校需要思考的问题,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加强科学教育,需要中小学、大学、科研院所、家庭、社会等各方力量的参与,形成常态化的联动机制。” 科普达人、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教授戴树玺说,展望未来,“大科学教育”是发展方向。

让优秀科研工作者走进校园,让中小学生走进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加强科学教育的有效途径。戴树玺建议,高校等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是培养科研人员的主力。它们拥有实验室等丰富的科学资源,应该向中小学开放。更多专家学者也应该走出“象牙塔”,投身科普创作,以简单易懂的形式普及科学内容。此外,要把更多科技工作者请进校园,为青少年解答科学的奥秘,通过榜样的力量引导更多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

“我们要走出一条高效、高质的人才培养之路,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科技后备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王瑞表示。

(记者 张毅力)

(责编:郝孟佳、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