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8 05:25:54 来源: sp20241218
2024中关村论坛正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设置论坛会议、技术交易、成果发布、前沿大赛、配套活动五大板块,聚焦人工智能、空间科学、生命健康、碳达峰碳中和、未来产业等科技前沿和热点议题,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人员、企业负责人、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代表等展开深入讨论,交流思想观点,共商创新大计。与会外国人士表示,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同其他国家共享创新发展成果,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精心规划和政策有效实施”
走进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服务台处一个仿生人形机器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她”不仅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较为自然,还能流利地回答大家对论坛举办位置、时间等的询问。各国嘉宾纷纷与这个“智能前台”互动、合影留念。在论坛现场,新技术、新产品、新创意比比皆是。
“中国式现代化及中国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全球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助理总干事马尔科·阿莱曼表示,中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达到第十二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精心规划和政策有效实施。”阿莱曼说。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在清洁能源领域,中国制定了明确的研发和创新目标,并采取措施加以落实。“我们现在能以更实惠的价格运用光伏技术,中国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对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减排都有深远意义。”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安东尼·比斯利表示,2003年他第一次来中国,20多年来,中国科技快速发展。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制造成本降低,应用范围扩大,为全球减排作出了重大贡献。“去年我家装的太阳能电池就来自中国。”比斯利说。
“我在墨西哥有一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不错,驾驶体验也很好。”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放科学全球委员会主席安娜·玛丽亚·塞托·克拉米斯也表达了对中国新能源技术的肯定。她说,中国在量子科学领域的发展令人瞩目,中国在这一新兴研究领域加大投资,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和应用转化,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令中国的决策和落实非常高效。
“中国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巨大市场”
中关村论坛是中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已成功举办14届。在本届论坛上,“交流”“合作”是高频词。与会外国嘉宾表示,中国积极营造开放创新生态,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提供了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创新环境。
“中国的科技发展令人印象深刻。”德国拜耳集团副总裁、全球产品开发与流程优化负责人阿斯特丽德·舍勒尔表示,在卫生健康领域,中国研发速度快、人工智能等技术先进,有助于在中国及全球范围内推进临床开发。“我们与中国的大学等机构有着深厚的合作关系,已在北京建立了研发中心,今年还将在上海启动拜耳共创平台(Co.Lab)。”
丹麦格兰富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水泵制造商之一,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今年3月,格兰富常熟高端制造工厂正式开业,成为该集团在全球最具可持续性且最节能的工厂之一。该集团全球高级总监尼尔斯·彼得森表示,格兰富在中国的生产和研发领域进行了大量投资,这些研发成果不仅在中国,也会在其他国家得到应用。“我们选择在中国进行研发,是因为这里能够产生很多新想法,同时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能源优化是全球性问题,与中国众多客户的沟通交流,也有利于我们不断改进技术。”
德国史太白基金会荣誉主席约翰·吕恩表示:“中国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巨大市场。”史太白是世界知名技术转移机构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科创服务机构之一。“北京有着成熟良好的创新生态,已成为国际重要的创新城市。我们将依托自身创新网络资源,在北京建立中国总部和国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助力数字医疗、绿色能源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国际技术转移。”
“国际合作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须”
科学无国界,创新无止境。科学技术具有世界性、时代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面对人类社会的重大挑战,各国需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通过科技创新共同探索解决重要全球性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穆斯塔法·申胡表示,我们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时代,与此同时,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在应对这些演变和挑战时,国际合作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须。”申胡鼓励大家积极交流、分享见解,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共同努力,把论坛的创意转化为实用的解决方案。
“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包括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国际机构在内的各界伙伴齐心协力,加速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和惠及全球的进程,人类才有可能应对全球性挑战。”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郑志杰表示。
阿莱曼表示,中国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密切,中国拥有全球规模领先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希望与中国加强合作,在中国发展更多TISC,为创新型、技术型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提供相关工具和指南,帮助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实现增长和垂直发展,在促进中国创新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其他国家创新发展提供典范。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丹尼尔·科曼表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之一为确保人人获得可负担得起、可靠和可持续的现代能源。在非洲,仍然有5亿多人没有用上电。在绿色电网、智能建筑、智能传感器等方面,美中两国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创新,助力非洲地区改善用电状况。
总部位于意大利的世界科学院院长夸拉莎·阿卜杜勒·卡里姆积极评价世界科学院与中国之间的长期合作。“我们双方拥有共同的愿景,那就是通过科技和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卡里姆表示,中国在这些方面完成了一系列重要工作,让中低收入国家和科技落后国家得以培养一批杰出科学家,建设科学基础设施,增进民生福祉。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27日 03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