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鱼雷保障员的“战位答卷”

发布时间:2024-11-15 02:06:34 来源: sp20241115

0854ac22a527663a210aa67e3c4bd543.jpg

潜艇在水面航渡。丁国伟 摄

单选题——

让“能力工具箱”持续升级扩容,是应对实战考题的唯一选项

穿上防护服,佩戴防护眼镜,戴上防护手套……做好准备后,东部战区海军某保障大队一级上士陈安和战友各就各位,站在电池旁开始注液。

电池是驱动鱼雷的重要组件。每次保障,陈安和战友都要为数百块单体电池注入电解液,并装配上千颗螺丝进行固定。

桌面上,电子秤、注射器、万用表等工具依次排开。初步注液后,他们需要把电池放在电子秤上,挨个补充注液,确保每块小电池的重量都达到标准。繁杂的保障任务中,只有时刻保持一颗细致的心,才能通过这些精密工具,为鱼雷进行一场场精准的“手术”。

那年,陈安和战友受领紧急任务,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保障作业。这让他们不敢松懈半分——任何一个步骤出了纰漏,都会让电池准备工作前功尽弃,所以一定要耐心、静心、专心。因为空不出手来擦汗,陈安的眼镜被汗水浸得直往下滑,他只能用胳膊时不时把眼镜往上推……

经过一系列紧张有序的操作,一组组电池按照特定顺序排列在充电台上,陈安挨个检查着电池的状态。突然,一小块电池显示温度异常,让他的神经瞬间紧绷。陈安立刻取出万用表,对小电池和电池组件分别检测。

“找到原因了!”看着万用表上的数据,陈安心里有了底。他让班里的战友取来对应组件,并从工具箱里找出排除故障所需的全部器械。拆解、替换、组装……很快,故障顺利解决,电池准备作业继续展开。

经年累月的任务中,为了让保障更加安全高效,该大队许多专业岗位都总结整理出一套“专属工具箱”——某专业工具箱里,装载了他们自主设计制作的均衡仪组装工具,既省力又可靠;某专业官兵则会随身携带数据判读仪器,只需与相应部件联通,就能迅速读取内部数据……

“鱼雷保障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得是个全能多用的‘工具箱’。”检查保障好每个元件,是确保鱼雷性能良好的先决条件,更是潜艇游弋深海、制胜战场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鱼雷保障员必须具备检验检测、辨析问题、维修故障等多种能力。

“报告,某设备数据异常。”一次任务,某设备数据曲线突然波动,参与保障的工程师们立刻开始寻找故障所在。他们小心打开仪器后,密密麻麻的零件赫然出现在眼前。

距离最后交付没剩多少时间,如果不能现场排除故障,鱼雷交付潜艇的时间将因为该故障而延期。

对大队官兵而言,这场考验就像是一道单选题。一次又一次任务洗礼中,他们早就将“打仗就是打保障,保雷就是保胜利”的战斗观念根植于心——打赢,是他们面对未来战场的唯一选择。

他们必须完成这场能力与时间的赛跑。

“准备工具,马上抢修!”官兵们讨论后判断,只要锁定位置,就能迅速找出故障元器件、精准维修。于是,几名工程师从该设备外侧一点点拆卸,逐一测试每个部位。

经过连续作业,他们顺利完成拆卸、整理、分析、记录等流程,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元件上发现端倪。经过查阅图纸、多次比对,工程师们最后确认,是某个开关失效引发了曲线异常。更换元件后,故障被成功排除。

任务结束,大队官兵像往常一样,把使用过的工具一件件擦拭干净、简单保养,按顺序摆放在工具箱内,等待着下次使用。

“无论整理工具还是提升能力,都是在为下次任务做准备。”工程师张红星感慨。对鱼雷保障员来说,随时可能出现的故障与挑战,就像一道道考题。让“能力工具箱”持续升级扩容,是应对实战考题的唯一选项。

3dda8e086b1e19ea771773fae8f60ed2.jpg

东部战区海军某保障大队鱼雷保障员讨论专业工具使用技巧。丁国伟 摄

判断题——

要判断鱼雷合格与否,先要判断业务能力是否满足鱼雷需要

检测台前,灯光不断闪烁,下士崔永却迟迟没在检查登记表上落笔。

“灯怎么闪得那么快”“再不写就没时间了”“该怎么写、写什么”……在崔永纷乱的思绪中,时间一点点流逝。他没想到,好不容易经过理论学习和实操见学,迎来了第一次功能联调训练,自己竟然如此措手不及。

眼前灯光明灭,屏幕上的曲线不断变换。崔永逼着自己集中精力,开始在检查登记表上填写。然而,既要留意屏幕内容,又要在数十个指示灯的明暗交替间记下规律,他感到慌乱,错漏不断。最终,崔永无奈地走到一旁,将手中表格交给班长周曙光。

“看我来一遍。”扫了一眼表格,周曙光动手开始操作。计时、看灯、报口令、检测……他一边留意技术要求、屏幕信息及灯光,一边对照项目与检查内容,有条不紊地记录实际检测值。演示完成后,周曙光将两张检查登记表叠在一起,递到了崔永面前。

看着自己简短的两行字,再对比班长满满一页的记录,崔永心中满是羞愧。“你曾经问我,背好实操流程是不是就可以减少理论学习,今天的结果就是答案。”周曙光的话犹如一记重锤,狠狠敲打在崔永心头。

之前学习专业知识时,崔永总是把时间花在背诵实操步骤上,对晦涩的理论知识浅尝辄止,止步于应付考试。直到这次实操训练,他才终于懂得:理论功底才是实际操作的基石。

两张差距悬殊的检查登记表,就此刻进崔永心中。自那天起,他从最基本的电路开始攻关,把电路图默写下来,一边标注一边加深印象。慢慢地,崔永弄清了许多疑问:两次灯光闪烁间隔为什么是固定的几秒;屏幕上的曲线拐点为什么会是某个数值;有些看似相同的步骤为什么要重复进行……

历经刻苦训练,崔永再次站到检测台前。面对考官的连番发问,他从容准确作答;紧张的实操环节,他平稳处置各类情况。最终,他用一张清晰详尽的检查登记表,得到高分认可。

如今,崔永已经成为专业骨干,却一直收藏着那两张表格。“想要学会操作,先要弄懂原理。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战斗力负责。”每次保障,他总会用这份“失败”的登记表来提醒自己——要判断鱼雷合格与否,先要判断业务能力是否满足鱼雷需要。

前不久,鱼雷使用的高压配气箱突发故障,气体顺着狭缝喷涌而出。中士于龙杰迅速穿好防护服,一边躲避气流,一边关闭配气总阀。等到现场恢复安全,他立即顺着气路更换故障部件,并在检查登记表中记下这次排除故障的过程。

对于龙杰来说,独当一面的本领其实来之不易。刚分配到保障大队时,他很长一段时间都只能站在老兵身旁帮忙递扳手。看着战友们在登记表上熟练地书写操作记录,于龙杰深感沮丧。

“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靠实力证明的,与其干着急,不如潜下心来好好学习。”这时,班长的一句话点醒了他。

为了尽快获得岗位资格,于龙杰开始一边递扳手,一边观察战友的操作技巧。观摩时,他还不忘拜托班长多考考自己。厂房的灯光、密密麻麻的笔记,陪伴于龙杰度过了一个个加班学习的夜晚。检查登记表的“负责人”那栏,他的署名顺序开始从后面逐个往前挪,最后变成第一位。

对年轻的鱼雷保障员来说,一张张检查登记表汇总到一起,不仅组成了每一枚鱼雷的“体检报告”,更是他们的“成长日记”和“资格证书”。

“厂房连着战场,保障为了胜利。”厂房里高悬的这句口号,一直在提醒着大队所有官兵,在检查登记表签下名字的瞬间,就是他们交出战斗力答卷的时刻。

应用题——

只有不懈探索、因时而变,才能让鱼雷成为制胜战场水中利器

大洋深处,一艘潜艇静待多时。目标出现的瞬间,警报声与口令声此起彼伏,一声闷响后,鱼雷脱管而出。另一海域,一艘潜艇正装载着鱼雷在水下巡航,随时准备出击。

与此同时,军港码头,海风习习,装载鱼雷的雷车忙碌地往返于码头与厂房。指挥员、吊运员、押运员、警戒员坚守在各自的战位上,将鱼雷装车、紧固,再押运到码头卸载、吊装,一干就是一整天。潜艇频繁出海,让鱼雷保障的任务强度也随之增加。

一级军士长杨海岗喜欢坐在雷车的副驾驶座,跟随鱼雷一起来到码头,指挥着它装入潜艇。每次看到潜艇搭载着自己保障的鱼雷起航时,他总会感到满满的成就感。

入伍近30年,杨海岗体会过接装不同型号雷弹后能力再生成的艰难,也经历过保障重大演训任务时的紧张。一次次变革和挑战,始终催促着鱼雷保障员跟上时代脚步、主动应变求变。

随着对手反潜能力和攻防能力不断提升,各种复杂情况对鱼雷保障质效提出更高要求,已经是老技师的杨海岗,又经历了一次艰苦而深刻的转型。该大队组织开展跨专业、跨岗位、跨型号的“三跨”活动,让全体鱼雷保障员重整行装再出发。

有的官兵刚“学成出师”就要“跨界”再学习;有的官兵原本是专业大拿,却要做回“小学生”……许多老技师不得不跳出以往的“舒适圈”,杨海岗就是其中一员。他原本的专业需要大量细致操作,是依靠经验积累磨炼出的“精细活”;新专业则以检测为主,主要考验对电子元件的数据掌握,保障的关键在于对各种情况精准判断。

为了快速适应新专业,杨海岗每天加班加点学习钻研、向战友请教。很快,他就熟练掌握该专业知识,成为新岗位资格考试中年龄最大的考生,并顺利获得资格认证。前不久一次任务中,杨海岗在完成原专业任务外,成功协助新专业战友进行保障,有效提高了保障效率。

如今,该大队开展“三跨”活动的成效显现,一专多能人才频频出现在各专业战线。鱼雷保障员们从自始至终准备一枚鱼雷,发展到补位式保障、系统式运转,保障体系建设越来越完备。

又一个忙碌的清晨,杨海岗跟随雷车来到码头。他像往常一样,与战友们协力将鱼雷装载到潜艇上。随着一阵汽笛声划过宁静的海港,潜艇缓缓驶离码头。一场实战化训练将在某陌生海域拉开序幕。

抵达训练海域后,潜艇在“对手”布下的反潜兵力网中灵活穿梭,通过一系列战术动作保持隐蔽。潜艇内的武器平台上,一枚枚鱼雷引而待发。

就在一瞬间,“战斗”陡然打响。潜艇官兵迅速行动:解算目标运动要素,占领有利攻击阵位,设定鱼雷攻击参数……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潜艇微微震颤,鱼雷径直出击,“准深、准向、准时、准确”地命中目标。

这次任务,不仅锤炼了潜艇水下隐蔽攻击、体系支撑攻防的多项战法,更检验了鱼雷性能,让官兵在实战环境中淬炼硬招杀招。“在实践中会应用,在实战中善运用。”这,既是对潜艇官兵战斗力的考验,也是对鱼雷保障员保障能力的要求。

一枚枚鱼雷源源不断地装上雷车,登上潜艇,驶向远海。对鱼雷保障员来说,战场的能力需求就像一道应用题,只有不懈探索、因时而变,才能让鱼雷成为制胜战场水中利器。(向黎鸣 陈泽生 何升法 包勇)

(责编:陈羽、刘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