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7 10:21:05 来源: sp20241217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国乡村焕发出新活力。乡村振兴怎么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怎么走?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乡村行 看振兴》系列报道,让人们再次全方位走进全国各地的美丽乡村,领略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感受乡村发展的蓬勃生机。我们今天重点截取几个片段,探寻乡村振兴背后的密码。
在云南丽江纳西族的这个传统村落玉湖村,经过近些年的发展,自然古朴的村庄移步换景,成了打卡必到的美丽乡村。在系列报道中,可以看到有很多和玉湖村一样的中国乡村,正在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科技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正迈上新台阶,农业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如果你觉得现代化的设备、机械化种植只能在千里沃野的平原地区大展拳脚,那真是小瞧了如今的农业科技水平了。其实,在我国多山地、多丘陵的南方,新一代各种小型农机不断涌现。
在《乡村行 看振兴》系列报道中,我们看到不少农民朋友们使用机械设备,这些块头不大的家伙们,充满智慧,在秋收中翻山越岭,干活神速。
重庆市江津区四屏镇四面村村民岳凤伟:“我是重庆市江津区四屏镇四面村的村民,我叫岳凤伟。我们这边的地形地貌和北方的不一样,我们是山地、丘陵,坡度很大,收割的难度也很大。不过今年我一点都不用担心了,这个机器连田坎边缘的水稻都可以收割,一点不会浪费。租金是一天800元,8亩地不到一天就可以收割完,如果请人来收,一亩地成本就在300块左右了,8亩地大概需要2400元,租机器比请人工划算很多。”
近年来,随着农机设备推广和普及,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3%,以往在南方一些丘陵地区,农机设备使用率并不高,但如今,各种新一代的现代化农机设备也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田间地头。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最近这几年国家高度关注丘陵山区机械化的问题,因为占地面积很大,是我们国家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涉及1400多个县市,在农村劳力减少的背景下,机械化是必须的,是刚性需求。”
但在南方丘陵地带发展机械化,挑战不小。因为地块小,且有坡度,所以对机器的小型化、抓地能力以及防侧翻能力要求都很高,更重要的是,还得控制成本,不能太贵,不能让老百姓用不起。
赵春江:“国家在推动丘陵山区机械化方面也设立项目。鼓励成立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现在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接近几百万家。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给农民代耕代种代收,实际上是替农民来种地了。一个是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第二个是把先进的农机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让小农户也能享受到现代化带来的红利。”
不断提升的机械化水平,让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而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我国幅员辽阔,各地乡村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的禀赋也不尽相同。在《乡村行 看振兴》系列报道中,我们看到各地基于一方水土,因地制宜,纷纷发力,着力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蹚出各具特色的路子,真正助力农民增收。在安徽六安市的固镇镇,因为当地不断延长产业链,村民养的鹅如今浑身都变成了宝。
在保种厂里,还有高科技孵蛋设备,每年可以为300多户种鹅养殖户和400多万枚鹅蛋提供专业的孵化服务,它可以把鹅宝宝的出壳率从原来的七成提高到九成以上。
大白鹅它们吃的虽然是稻谷和牧草,下的却是“金蛋”,一只大白鹅出栏卖钱农户可以挣100多块钱。
一斤皖西白鹅的绒子可以卖到500元,一只鹅可以产100克绒,大约可以做一件羽绒服,十只鹅可以做一条羽绒被。六安市全市共有羽绒及制品经营主体1097家,2022年产值达到63.85亿元,鲜有人知道的是,六安生产制作的羽毛球如今已经占领全国40%的训练用球市场。
皖西白鹅的羽毛是制作高端羽毛球的上好材料,现在,一根羽毛就可以卖到5毛钱左右。
从羽毛到羽毛球,一共需要70多道工序,其中很多工序需要人工来完成,这也给当地提供了非常多的就业机会,在这家工厂里就有200多名村民就近上班,熟练工的月薪可以超过一万元。
一只鹅,全身宝,拉动一条数十亿元产值的综合产业链,而这种农产品与精深加工相互交融的案例,在我国农村数不胜数。
中国农业大学领军教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首席专家韩一军:“现在很多产业链的延伸都带来了巨大收益,鹅毛做的一个羽毛球产值往往比直接卖鹅还贵。小龙虾整个产值已经超过4200多亿了,光肉占不到10%,90%都是壳,壳过去就是一个废弃物,现在我们把它加工成甲壳素,一斤可以卖到5000到10000元。产业链的延伸不是简单的资金,也不是简单的土地,最核心的还是里面的技术和装备。当地政府得有创造性思维,有高质量发展的迫切动力,有推动当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顶层设计,然后围绕主导产业,系统性、全方位去会诊,最后再因地制宜做出升级创新的延伸方案。”
产业兴,百姓富。《“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提出,要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把就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留给农民。如今,各地竞相打造特色产业链,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让农村就业创业呈现良好势头,据统计,2022年农村就地就近就业率已经超过90%。在《乡村行 看振兴》系列报道中,年轻人越来越多地成为主角。
1998年出生的铁岭女孩赵家琦,大学毕业后在城里当白领,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回到了老家铁岭县镇西堡镇木厂村当起了农民,种起了地瓜开始创业,并给自己起了个新名——赵铁蛋。
赵家琦的父亲以前种地瓜,凌晨三点到早市上去卖,地瓜卖不完风一吹都烂了。赵家琦心疼父亲,想帮他做点什么。
在大学赵家琦学过新媒体营销和渠道管理,她说她就记住一句话,渠道短就挣钱。于是她开始了直播带货,40多天就卖了十多万斤地瓜,要是她父亲卖,得卖一年。
赵家琦是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她的母校也特别支持她,给她开了个“乡间课堂”。赵家琦就在田间地头给学弟学妹们讲课,分享自己的故事,吸引他们回村。赵家琦的学弟也跟她回村种地来了。赵家琦觉得,广袤天地大有可为,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她和乡亲们才能在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各地都加速培育农村电商特色品牌,力争把流量变成销量的大背景下,新农人们不管是回乡卖农副产品,还是经营民宿搞乡村旅游,发展空间都很巨大。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1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6%。互联网架起一座从乡村通向世界的桥梁,而像铁蛋这样年轻的新农人们,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的潜力可谓是无穷的。
韩一军:“现在农村各个产业里面缺的是什么?我们调研发现电商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等这块比较突出。特别是电商人才,要是培养好了,可能就是流通盘活一方产业。农业农村部这几年已经持续加大培训,这方面有专项资金,还需要尽快加大力度。包括中央的人才制度,《乡村振兴促进法》里面关于人才怎么支持都有相关的内容,但是要把它细化下来,要可操作可落实,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人才加入到乡村振兴中来,真正支撑起乡村全面振兴,才能真正为其它几个振兴提供最优秀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推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家看到,在广袤乡村,一大批懂农村、爱农业的人才正大显身手,为乡村产业注入新活力;用现代科学技术赋能的农业,正在支撑农村高质量发展。在希望的田野上铆足干劲,奋力耕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们才能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央视网)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