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08:40:03 来源: sp20241123
金秋时节,一场名为“毕加索——无尽的绘画”的展览在法国巴黎蓬皮杜中心拉开帷幕,参展作品达千件之多。同一时期,文森特·梵高、保罗·高更、亨利·马蒂斯、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等现代艺术家的展览在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和博物馆亮相,呈现出现代艺术百花齐放的创作风貌。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艺术处于由古典转向现代的交汇期,艺术家的创作实践充满探索和创新精神,将欧洲艺术带入全新纪元。现代艺术家主动打破传统艺术表现方式,创作从描摹自然之形转换为表达心中之理,即从“形式”走向“创造”。
先驱者:形式的开启
19世纪60年代,印象派之始,艺术家在户外作画,捕捉阳光和雾气,摒弃古典主义绘画的精确性。当19世纪80年代印象派进入鼎盛之时,一些印象主义画家率先反思并逐渐改变印象主义的某些创作规律,例如淡化“光、色、感觉”,不只关注线条、形状、明暗、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更加看重形式背后的创作精神与情感表达,昭示了现代艺术的开端。
由此,塞尚、梵高、高更等艺术家的绘画语言逐渐展现出不同于印象派的风格。塞尚在绘画中抛弃了明暗和透视,寻求色彩与形状的互相牵制,使画面结构更加稳定严谨,制造出物与物之间的空间张力。他的油画作品《圣维克多山》(见图,曲音供图)用冷暖色搭配勾勒出许多几何形状的色块,形如房屋、状似树木,以相互交叠的视觉呈现替代了透视效果,暗示出远近和前后关系,令画面中的山峰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都显得雄伟壮丽。
梵高和高更对于形式语言的创新更具视觉冲击力。在梵高的著名画作《星夜》中,色线变化微妙、色点挥洒旋转,充满律动又不失和谐。深邃的蓝色与明亮的黄色交错掩映,表现出夜空群星,宇宙浩瀚。他用细碎有力的笔触和暗哑色彩描绘了近处的柏树与房屋,与远处的奇幻星空对照鲜明,画家对艺术的热情与对现实的无奈倾泻其间。跳脱真实描绘客观事物的束缚后,梵高将情感与物象深度融合,探索出与众不同的画面秩序。
高更偏爱形式主义美感,看重色块之间的布局协调与整体统一,作品超越了对自然的临摹再现,反映出艺术家从精神层面出发去感受大自然之美的创作理念。他的代表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描绘了南太平洋塔希提岛上的妇女和儿童,用色简明统一,大块面的黄、蓝、粉紫和黑色相互辉映,展现出一派热带岛屿风貌,塑造出现实与想象融为一体的精神世界。高更偏重于色彩的主观化倾向,依据主观感受而非事物本身着色,他对新题材、新视觉和新理念的追寻给同期及后世艺术家带来诸多深刻启迪。
新声音:多元的变奏
19世纪末,在前辈画家影响下,现代主义绘画迅速远离自然主义(即忠实展示自然面貌),新的画派如象征主义、分离派等均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此时,欧洲的艺术中心逐渐从法国巴黎扩散至西班牙巴塞罗那、比利时布鲁塞尔、奥地利维也纳和德国柏林等城市,预示着现代艺术多元化时代的到来。这一时期的大量画作组成现代艺术演变过程中的重要力量——不论是写实或表现、象征或装饰,多元表现形式与绘画语言相互交织,谱写出一曲深邃多彩的现代绘画之歌。
此时,高更、梵高等人的绘画作品逐渐展现出象征主义倾向,比利时画家恩索尔和挪威画家蒙克则更进一步,画作体现出鲜明的象征主义特点。恩索尔的绘画以回归个人体验与精神世界为主旨,在名作《面具的惊奇》中,人物头戴面具,形象荒诞,戏剧般的场景与色彩运用令人充满遐想。选择面具作为画作的标志性意象,体现出艺术家对事物表象的疑虑与反思。蒙克的代表作《呐喊》则更具浪漫主义色彩。画面中抽象的形体、迂回的线条和对比强烈的色调制造出孤独感和紧张感,映射出艺术家向往穿透世俗生活的精神理想。
克里姆特作为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画家,善用如藤蔓般延绵的曲线和机械零件般的几何形状加以金箔等材料突出画面层次,颇具东方染织艺术中装饰纹样的韵味。代表作《吻》中,克里姆特将颜料的肌理质感与斑斓的图案汇合,虚化的人物形体在画面的金色基调中流露出温暖情绪,形成独具特色的华丽视觉效果。
新场域:创造的汇聚
进入20世纪,欧洲艺术家们的创作日趋主观化和多样化。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艺术流派朝向“纯粹的表现与抽象”出发,建构出一座座艺术试验场,迸发出创造的力量。
毕加索、马蒂斯、蒙德里安等艺术家的作品诠释了创造力在现代艺术中的重要作用。其中,野兽派以大胆用色与狂放笔触著称。作为领军人物的马蒂斯将色彩视为情感表达的最佳途径,被艺术评论家戏称为“直接把一罐颜料扔在公众面前”。他将物象形体尽量简化,辅以明快跳跃的色彩,展现出令人愉悦的五彩斑斓。得益于艺术家采用的平面化视觉处理,强烈的色彩对比丝毫没有影响画面的整体和谐。
毕加索的立体主义转向似乎更为人熟知。画家在表现主义时期以柔和的色调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出忧郁而不失力量的氛围,直至画作《阿维尼翁少女》面世,毕加索正式开启了立体主义之路。巨作《格尔尼卡》使用黑、白、灰三色解构形体,严肃诠释战争的残酷。立体主义擅于将现实物象切割、重组,“全方位”且“支离破碎”地给观者带来多角度观看的特殊视觉效果,这成为现代绘画史的关键转折点。
在立体主义思想影响下,抽象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创作风潮接踵而至。蒙德里安用纯粹抽象的画面展示出画家眼中现代主义绘画的最终归宿。他在经典之作《红、蓝、黄的构成》中将3种纯色方形色块填入秩序井然的黑白格子中,不再使用曲线或斜线,突出画面整体结构的绝对单纯与高度理性。蒙德里安认为,纯造型艺术更能集中表达大自然所赋予创作者的直觉与启示。
现代艺术的日渐成熟与科学世界观的不断发展息息相关,抽象绘画不再依赖人类的情感再现,而是转向复杂微观或更为宏观的物质世界。例如,马塞尔·杜尚的《泉》将日常生活用品作为雕塑艺术品搬入美术馆,成为现代艺术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萨尔瓦多·达利的《记忆的永恒》则以变形时钟暗示梦境,描绘出“超现实”视界。在不断创造与追问中,现代艺术开启了新视角、铸造了新观念,为更多艺术场域汇聚着能量。
现代艺术涌现出诸多艺术经典,重塑了艺术审美观念。今天,不断更迭的科学技术开启了又一个多元绽放的艺术时代,创造,依然是推动艺术发展的永恒力量。回溯现代艺术发展史,“创造”是艺术迸发无穷力量的源泉,不断滋润并激励着新一代创作者将“创新精神”作为文化生产力,去承接传统,去探索当下,去开拓新时代中的新艺术天地。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06日 18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