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06:02:04 来源: sp20241223
《瓷影》剧照。
《锦鲤》剧照。 以上图片均为贾宁旨摄
美学的营造不只是对古代服饰、色彩的模拟还原,而是更注重“写意”“传神”,融入现代表达,进而传递“形神兼具”的意象,用东方审美打动观众
2024年龙年春晚的舞台上,《锦鲤》《咏春》《瓷影》3个舞蹈节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形式进行创新融合,成为一大亮点。这些作品的题材饱含传统文化元素,又对其进行了全新的创作表达,符合当下的审美习惯,引起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共鸣。
以往,春晚舞台的舞蹈节目多采用歌伴舞的形式,近些年,随着舞剧频频“出圈”并获得年轻观众的热爱,更多纯舞蹈作品登上舞台,比如《晨光曲》《只此青绿》等。包括《只此青绿》在内,我参与服装设计的作品连续多年登上春晚舞台。结合多年来的创作经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艺术创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在舞台上熠熠生辉?
作品题材依托深厚底蕴。从江南水墨般用色的《锦鲤》,到融入非遗香云纱的《咏春》,再到素洁典雅的《瓷影》,从中都可以找到传统文化的身影,展示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延续性。这些作品虽然形式、题材各不相同,但却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进行艺术创作,进而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吸引更多人关注、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形神兼具传递东方审美。《锦鲤》的服装设计借鉴水墨画的写意留白,为了营造水中的失重感,裙摆尝试数十种面料后选用了轻薄、柔软的中式丝绸,力求呈现出“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姿态;《瓷影》的服装则汲取了青白釉的“青”“白”两种传统色,凸显其“素肌玉骨”的特点,展现出大繁若简的东方美学;《只此青绿》的服装在裙型上以层叠感形成山峦层叠之势,色彩则提取《千里江山图》中的石青与石绿,舞者举手投足间,呈现出清雅境界……在这些作品中,美学的营造不只是对古代服饰、色彩的模拟还原,而是更注重“写意”“传神”,融入现代表达,进而传递“形神兼具”的意象,用东方审美打动观众。
非遗元素融入现代舞台。舞剧《咏春》中融合了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咏春拳和香云纱染整技艺。创作过程中,我们深入岭南地区,寻找传统的香云纱作为舞者的服装面料。香云纱面料本来柔软,但经过数遍手工处理后,再伴随草、木、泥、水等自然作用,面料增加了韧性,“柔软却有身骨”。在这一点上,香云纱和咏春拳所传递出的“刚柔并济”“扶弱小,以武辅仁”的精神是一致的。舞者身着绛红与黑两色的香云纱服装进行表演,让观众感受到中华武术的力量感与风采。
舞台艺术需要不断创新,服装设计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是复原或再现,而是要打破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界限。要保留传统服饰的特点,通过现代的审美理念进行创新,形成独特而富有意蕴的艺术作品。内核是传统的、表达是现代的,才能在锦绣霓裳里呈现古韵今辉。
(作者为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服装设计师)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21日 12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