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19:53:07 来源: sp20241121
【环球时报赴越南特派记者 李艾鑫】“越中两国要在合作和发展领域坦诚相待、相互支持,共同应对地区和世界出现的新问题。”越南国家大学胡志明市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阮增毅日前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谈到越南和中国“同志加兄弟”的关系。阮增毅曾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经常与中国学者进行交流。他强调,越南不会与美国结盟对抗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也没有理由让其他国家利用越南来对抗中国。阮增毅表示,越中关系的发展稳定,对两国以及地区都有重要意义。
环球时报: 对于中越关系新定位,您有什么期待?在您看来,中越提升双边关系有什么意义?
阮增毅:当今世界,从俄乌冲突、巴以冲突,到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有很多事情和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和关注。这些事情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各国的想法、态度和外交政策,越中关系也会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越南进行的国事访问意义重大,凸显了中越对两国关系的高度重视。此次访问进一步深化了两国在政治、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等各领域的合作,同时巩固了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牢固信任。我期待越中能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开展更多务实合作、深入合作,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和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环球时报:越南老一辈领导人胡志明曾用“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来形容中国和越南的友谊。您认为,中越“同志加兄弟”的关系在当下意味着什么?
阮增毅:“同志加兄弟”体现了两国关系中党的关系。越南和中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认识和思想是相似的,都强调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在当前(世界局势)背景下,这一说法凸显了双方走得更近的决心。与此同时,这种称呼方式也告诉我们,越中双方在合作和解决分歧时需要释放更多善意、更加真诚。作为兄弟,我们应该坦诚地应对和解决彼此之间的问题。
环球时报:中越合作方面,您认为下一步最大的合作看点以及最具有潜力的领域是哪个?
阮增毅:越中关系发展空间非常大。中国在科技、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等方面是强国。除此之外,在为全球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提供支持和投资方面,中国被认为是领先的国家。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些将是越中两国可以相互推动以及合作的领域。中国在这些领域有经验、有能力、有影响,越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中国的支持。
环球时报:有西方媒体报道称,越南在中美竞争中扮演关键角色,美国极力拉拢越南对抗中国。您如何看越南在中美之间的角色定位?
阮增毅:越南2019年国防白皮书明确阐述越南的“四不”精神:不加入军事联盟;不结盟对抗第三国;不允许外国在越南设立军事基地或利用越南领土与他国作战;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越南不会与美国结盟对抗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除此之外,越中多方面的良好关系是两国多代领导人长期培育和推动发展的,越南没有理由与第三方结盟来对抗中国,也没有理由让其他国家利用越南来对抗中国。
环球时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此前访问越南时表示,积极推进海上互利合作,防止域外势力介入,加快“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使南海成为和平合作之海。您如何评价中越双方为把南海建设为和平合作之海而做的努力?
阮增毅:正如我上面所说,“同志加兄弟”这个说法对于解决南海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兄弟国家,越中两国应以更真诚、更坦诚的态度处理南海问题。这个问题事关两国、地区乃至世界的安全与发展。双方应有更大的诚意和意愿,共同努力解决突出问题,为维护和平作出贡献,为各方的经济、社会和安全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环球时报:今年8月您曾来中国调研考察。这次和中国学者交流,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您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数年,中国给您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阮增毅:中国人民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积极的印象。我在中国人民大学读了4年博士。在此期间,我得到了教授的悉心指导以及同学们的照顾。我感激并珍惜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的岁月。我一直认为中国是一个帮助我学习、做研究和发展的地方。
除此之外,在中国期间,我访问了许多地方,结交了许多中国朋友。在中国的这段时间,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以及他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我一直觉得中国人民是真正团结和善良的。他们在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我认为,塑造和建设今天的中国,除了正确的政策外,还有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
环球时报:您能介绍一下今年夏天访问中国一些大学,进行学术交流的相关情况吗?
阮增毅:今年8月,我带领越南国家大学胡志明市人文与社会科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168名本科生和6名教授,访问了复旦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这次访问为越南学生提供了学习和体验中国发展成就的机会,有助于增进两国青年之间的相互了解。
此外,访问中国著名的大学,如复旦大学,激励我们的大学生以更大的热情学习和做研究。特别是在这些大学举办的研讨会和讲座,使我们的学生更好地了解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