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增量政策,要有信心

发布时间:2024-11-10 05:43:24 来源: sp20241110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关口。对“一揽子增量政策”如何理解,各方有许多解读,有的流于表面,有的不甚专业,有的甚至出现误读。对此有必要加以澄清,引导各方正确认识经济工作精神。

  首先,“一揽子增量政策”是宏观层面的一次系统部署。10月8日国家发改委的新闻发布会,实质是9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的核心内容,在假期根据会议精神修改后,拿出来与各方见面的一个综合性方案。其出发点是落实9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全面提出经济口应对当前形势的一个政策架构,不能认为只是单个部门的具体工作介绍。五个方面的组合拳是有内在逻辑的,宏观调控逆周期调节是总体要求,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是主攻方向,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是创造良好环境,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是破解最大风险,提振资本市场是抓预期的关键点。有一些政策是先提出方向,然后再由分工负责的部门提出细化的举措。因此,如果完全从政策条目的技术层面去解读10月8日的发布会,就会出现视角上的偏差。

  其次,宏观调控并不是只有财政货币政策。中国的宏观经济治理,是一个“1+2+6”的构架(即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在金融领域先出台政策后,其他领域也要跟上。市场对宏观调控的观察,往往看的是发声较多的金融机构分析文章,由于绝大多数分析人士并没有直接参与宏观调控的经验,因此也就往往只囿于金融圈视野提供观点。而在宏观层面,所要考虑的问题要复杂很多。例如,此次关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的要求,不再只限于政策出台前,而是把一致性的要求贯彻到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这是一个重大变化,意味着在政策操作中多了很多纠偏的空间,对政策的判断和调整会更多与实际成效结合在一起。

  第三,看政策不能仅仅只看数字。有些政策可以量化,有些政策则不能量化。“X万亿”的说法,虽然比较形象动人,人们也喜闻乐见,恨不得越高越好,但这样的政策有特定的适用范围,也不可能每一次发布会都只说这方面的数字,因为经济政策并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有一种带节奏的言论,比较会踩点,先故意利用数字把胃口吊高,然后动辄就说“不如预期”,这其实是配合空头做局的伎俩,是通过调动情绪的起伏来操控市场从中牟利,对此要加以辨识。当然,政策制定方也一定要考虑市场的情绪,多代入“政策需求方”的视角来确定政策出台的力度、节点和步骤。我们相信,增量一定会包括新的投入,“X万亿”也一定会有,只是有的可能还需要走法定程序,大家要稍微保持点耐心,不要轻易被带了节奏。

  第四,看政策还要看一些关键大招。有些政策可以直接撬动巨大的资金,也有些政策虽不涉及投入却价值万金。例如关于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这次作了突出强调,对“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执法”等企业家反映突出的问题,不但没有回避,而且还说“必要时开展督查”,这就表明了中央对此的态度。接下去,相信民营经济促进法会加快出台,这会成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其对经济的意义,是绝不亚于“X万亿”的。再如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典型的官方比较重视而市场机构不太关心的问题。尽管现在的城镇化很难复制过去那么大的拉动增长作用,但无论如何,1.7亿人口的落户都会对房地产、投资、消费带来较大的支撑效应。这是经济工作释放的一个大招,而目前专业的分析明显偏少。

  第五,还有更多的增量政策正在路上。9月24日金融部门发布会是这一轮调控吹响号角,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发出总动员令,9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系统部署,10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会介绍一揽子政策——看待这些会议,一定要串起来看,而不能孤立地看。可以明确地说,这只是一个开始,是中央在经济工作上发出的总信号,后续我们一定会看到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责陆续推出各种有利于经济回升向好的政策。同样,各个地方也会迅速跟进,要真正把中央的决策部署变成各地自觉的行动,把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作为当前的头号任务。而一些地方关心的问题如地方债务风险等,一定也会通过有力度的举措逐步加以化解。因此,对后续政策的力度和持续性是可以保持期待的。

  根据四季度经济运行的情况,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将对来年的经济工作作出部署,同样值得期待。尤为重要的是,明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年,结合中长期发展需要,一大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还将上马。短期与中长期紧密结合,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而“十五五”带来的“增量”将是中国经济下一步走稳走好的重要支撑。看待经济工作,也要从这样的时间节点去分析和把握趋势。

  作者:董煜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三里河”工作室)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