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5 10:59:09 来源: sp20241205
“我和父母仿佛是陌生人。”
贵州省12355青少年服务台(以下简称“贵州12355”)心理咨询师张恒荣在今年9月曾接到一通这样的来电:18岁的女孩林林(化名)打电话求助,自己不知道如何和父母正常地讲话,“每当我和爸妈说话,就觉得很别扭,不知道如何和他们亲近起来”。
林林是一名留守儿童,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一年只有一次见面机会。由于和父母长期分开,林林觉得,只有把父母当作陌生人时,自己才能正常地和他们交流;把他们当作亲人、尝试亲密接触时,总会感到很别扭,却又不知如何沟通。
张恒荣感受到林林内心的焦虑和不安。长期分隔两地,导致林林和父母之间产生了生疏与隔离感。“她其实很在乎自己的爸爸妈妈,但又不知道如何靠近,不知道以怎样的方式面对父母。她很希望在面对父母时,心理压力不要那么大,说话之前不用有那么多纠结,能和他们聊聊家常、开开玩笑,正常表达自己的希望。”
在有限的连线时间里,张恒荣对林林的焦虑表达了理解,并安慰她,长期没有机会和父母相处,不知道如何沟通是很正常的现象。“我看到你也在很努力地找方法、想办法去跟父母沟通,这一做法很棒。”
随后,张恒荣让林林回忆一些与父母沟通的“例外”时刻:“你有没有尝试过寻找一些方法跟父母沟通?”林林告诉张恒荣,有时候自己和父母的沟通较为顺畅。“我就和她说,你跟父母有好的沟通的时候,大概是什么时候,可以记一下这个时刻,下一次我们就继续沿用这样的方法。”
在张恒荣的帮助下,林林的情绪逐渐好转。“她对我说,感觉与父母的沟通更加具象化了,内心有了更多的力量去面对。”
在贵州,和林林类似的留守儿童并不少见。贵州12355心理专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赵晋对记者说,贵州的留守儿童数量较多。他们大多由老人隔代抚养,父母基本外出务工,比如去福建、浙江等地捕鱼,进入工厂打工。而老年人的养育理念比较传统,他们会觉得能吃、能穿、有学上就行,忽略了对孩子心理上的关注。“许多留守在家的孩子在情绪管理上相对较弱,除此之外,还存在孤单、自卑、社交关系脆弱等问题。”
在赵晋看来,留守是一个客观现象,这一现象会给孩子带来一些问题。例如,当孩子没有机会和父母沟通、不知道怎么和父母沟通时,也会存在和别人沟通的问题。“人们会从与养育者的关系中去发展和别人的关系模型。当孩子看到父母如何与自己交往,就会去习得这一部分,从而和别人相处。当缺失了和父母相处的这一部分时,孩子没有办法学得怎么和别人社交,必然会在这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包括和父母的关系。”
当孩子和父母长期不在一起,不确定父母是否爱着他、接纳他,会担心自己说的话引起父母的不好看法。“这些情况都会造成孩子与父母不敢沟通、不会沟通、不愿沟通”。
除此之外,孩子也不确定父母是否愿意和他交流。赵晋认为,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并不知道如何与孩子交流,日常对话中除了问孩子的吃穿与学习成绩,也没有别的话题,甚至可能不闻不问,时隔很久才打一次电话。“父母不知道怎么和孩子交流,也造成了孩子不知道怎么和父母交流,两者出现了很大的心理隔阂。”
“在留守儿童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中,重要的还是父母。”赵晋认为,当我们教给孩子很多方法,如果孩子尝试过却没有获得父母回应,依然会退缩,因此,父母的意愿和意识非常重要。“当父母愿意去和孩子交流,并掌握方式方法,孩子就会被带动起来。”
如何更好化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困境?赵晋建议,父母要提高对孩子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注,不能光顾着叫孩子听话、只讨论成绩、无端指责。她推荐了一些可操作的询问句式:“远在外地的父母要多打电话,频繁沟通本身就很重要。打电话时不要问太多为什么,可以尝试问孩子,你今天感受怎么样,你今天去玩了什么,你的声音好像不开心,你是不是有什么跟爸爸妈妈讲的。”赵晋建议,父母可以把自己做了什么事情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是为了这个家更好而出去打工,不是不要他了。
张恒荣建议,留守儿童的家长要更主动地走进孩子的内心,学校也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关爱,最重要的是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知道其实自己是一直在被爱的。
贵州12355青少年服务台成立于2005年,目前共有5名专职工作人员,60余名心理、法律咨询师等志愿者。张恒荣告诉记者,咨询师24小时接听热线,早8点到晚8点有4位接线员轮班,晚8点到次日早8点有两位接线员值守。当需要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时,拨打0851-12355,即可接入贵州12355心理和法律咨询热线。
今年1-11月,贵州12355累计受理青少年求助9770通次,服务满意率达98.82%,接通率始终保持100%,干预处置危机个案43起,致力于化解青少年成长困惑和精神焦虑。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余冰玥 记者 郭韶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