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18:59:49 来源: sp20241118
盛夏时节,在拉萨河畔,不少市民和游客不约而同来到南山公园过“林卡”,一边听着潺潺流水,一边和亲友喝茶闲聊,享受着拉萨独有的慢生活。如今,每天入园上山的市民、游客达到3000至5000人。随着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对不少游客而言,来这里,在“布宫镜湖”拍摄布达拉宫倒影,登顶南山公园打卡“祖国万岁”、赏拉萨全景已成为拉萨之行必不可少的体验环节。
而这只是美丽拉萨、美丽西藏建设的一个缩影。
而今满眼青山翠绿,但10年前这里却是一片碎石荒山。变化始于2012,彼时高海拔植树造林试点在南山启动,通过5年的植树播绿,昔日荒山被改建成了南山公园。2021年西藏正式实施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这也是西藏首个规模化山体造林的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完成营造林206.72万亩,将拉萨打造成生态宜居高原城市。
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以拉萨河为主线,以山体两侧第一重山脊可视范围为重点,东西绵延近200公里,涉及拉萨市城关、柳梧、堆龙德庆等9县(区)35个乡镇。截至目前,已完成造林面积57万余亩,栽植苗木8600余万株,带动群众就业增收550余万人次、19.3亿元。如今,越来越多的荒山披上“绿装”,“五年增绿山川、十年绿满拉萨”的美丽愿景正一步步接近。
合理管护确保造林质量成效
因温度低、气候干旱等问题,在高海拔区域实施绿化,树种的选择是个非常严谨的问题。为确保树种成活率,拉萨林草局筛选出油松、樟子松、侧柏等30多个适宜高原栽种的树种,对山体不同海拔区域按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要求实行立体性造林绿化。
因山体坡度大,最开始的客土、树苗上山都是靠人背马驮。拉萨南山公园护林员扎西曲培说,南山公园种树的土来源很多,大部分来自柳梧、文创园区等地。早些时候,在几乎都是裸岩的南山公园种树,对挖树坑的深度和宽度都很有讲究,有时候得带着电钻一点点钻。
与此同时,为缓解西藏苗木生产供应能力不足难题,拉萨将青海、甘肃、宁夏3省(区)海拔2000米以上区域划定作为调苗区域,并将引进的苗木在本地驯化过渡180天以上,提升苗木适应性和成活率,确保造林成效。
常言“三分种,七分管”,绿化的关键在于水源。拉萨市林草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格桑罗布表示,南北山绿化工程坚持“水利先行、以水定绿”,提前开展水电路配套设施建设,常态化加强挖坑、客土、种植、浇灌等各环节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为苗木栽植管护奠定坚实基础。
拉萨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李宝平介绍,2022年西藏投资6.9亿元解决管网环境、机器泵站、高位水池等基础配套,应用“江水上山”水能提灌技术;2023年跟进投资9.7亿元,冬季新增6条补水管线;今年则是以平均每亩8000元的资金投入进一步确保每个造林区域水电设施齐全。
科技赋能护航高原扩绿护绿
青山拥南北,绿水绕古城。自2021年以来,拉萨南北山由荒山变绿山,这既是无数林草人默默坚守、凝聚匠心与毅力带来的幸福变化,同样也离不开科技的高效赋能,离不开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
不同于其他地方,在高原种树本就不易,在土壤贫瘠的山上把树种活其难度更高。
李宝平谈到,每棵树栽活有37个环节,从选苗、起苗、装车、车上保温保湿,到小心翼翼下苗,再驮上山栽到土里,客土、种植、挖坑、病虫害防治、追肥以及扶正,措施很多,每个环节对造林的成活成效都是有影响的。
拉萨市林草局副局长王尚德介绍,在植被选择方面,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遥感技术对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深入分析,科研团队筛选出适合在拉萨南北山生长的树种和草种,确保了绿化效果的持久性和生态的和谐性。同时,通过安装智能节水灌溉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避免过度灌溉对土壤结构造成的破坏。
与此同时,相比于以往的人背马驮,如今,无人机等科技的应用,让山高、坡陡、缺水的高原种树不再那么难。通过无人机运土、运树,能有效解决因地势陡峭导致人工运输缓慢、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在绿化创新实践过程中,科技力量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近年来的实践经验,拉萨南北区绿化工程依托现有专业技术力量,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区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交流合作,积极申报并组织实施《拉萨市南北山造林树种选培关键技术研发及生态环境效益和固碳潜力评估项目》《西藏乡土树种大果圆柏采种基地建设项目》《绢毛蔷薇等乡土树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等科研项目,加强乡土树种培育研究和推广应用,为造林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2012年起,本土树种研究人员达瓦央珍通过组织团队到地方调查研究,最终在高海拔地区人工造林绿化技术上取得突破,使苗木人工培育在高海拔地区成活成为现实。2022年,达瓦央珍成立了西藏藏建物生绿化有限责任公司,建设乡土苗木基地,投身拉萨南北山十年“绿色围城”事业。为提高成活成林率、造林保存率,她输送的苗木多为醉鱼草、绢毛蔷薇、拉萨小檗、荀子、西藏沙棘等成活率高的本土树种。
社会资金助推工程加力提速
造林绿化是个系统工程,工程量大,涉及面广,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但问题是造林绿化投资大、周期长,如何才能更好提高社会资本参与绿化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2022年3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参与拉萨南北山绿化的政策措施》,采取承包造林模式,通过给予造林补助、贷款支持、电价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工程建设。系列政策大礼包让承包企业吃下了一粒“定心丸”。
据格桑罗布介绍,自治区将南北山绿化工程建设纳入区、市、县三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财政预算,发挥国有资金引导作用,创新采用承包造林和先造后补造林模式,积极引入社会资金投入生态建设。如今,南北山绿化工程已累计撬动社会资金20亿元以上。“截至目前,参与南北山绿化的企业、单位和其他社会主体共112家,其中国企83家、私企24家、寺庙3个、社区2个。”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年以来,西藏的银行机构通过“自有资金+银行贷款”的多元化融资模式深度参与“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为这一重大生态工程注入了强劲的金融活力。截至2024年5月底,西藏全区银行机构承包造林面积14441.54亩,累计为参与南北山绿化工程的企业投放贷款21.2亿元。
“树是公家种,水是公家浇,待到成荫时,群众享清凉。”随着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的不断推进,拉萨的风沙天气少了,空气含氧量高了,人居环境舒适度持续改善。这是生态工程,亦是民心工程。截至目前,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共聘用护林员3864名,有了稳定的工作,收入也有了保障,越来越多的周边农牧民群众在参与生态建设中吃上生态饭、走上致富路。
如今,南北山一年比一年绿,各色花朵竞相绽放。凭着“种一片、绿一片、活一片”的信念,拉萨“一山一景”“一坡一色”“春有花、夏有荫、秋有彩、冬有绿”的美好生活画面正徐徐展开。(中国经济网记者 魏金金)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