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14:16:58 来源: sp20241215
图①:商户正在制作“拍黄瓜”。 本报记者 季觉苏摄 图②:商户展示新证照。 本报记者 张 洋摄 图③:空中俯瞰上海黄浦江两岸。 新华社记者 方 喆摄 图④:企业工作人员在上海市闵行区市场监管局政务服务窗口申请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 许雪莲摄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上海市闵行区莲花国际广场熙熙攘攘,羊肉面馆老板刘少勇忙得脚不沾地。
“今儿有‘拍黄瓜’吗?”
“有的,有的,刚卖了两份。”刘少勇边摆碗筷边搭腔。
他从后厨操作间端出一盆新鲜的黄瓜,然后指了指墙上的食品经营许可证,笑嘻嘻地说:“昨天刚领的新证照,增加了冷食类食品制售(仅简单制售)的经营许可。有了它,总算可以放心地卖‘拍黄瓜’了。”
一张新证照,一份“拍黄瓜”,上下倾注了关心。
一段时间以来,从国家层面到上海市级层面,先后出台了给“拍黄瓜”等简单食品制售行为优化许可的规定。这项“微改革”,减轻了小型餐饮店的负担,激发了市场活力。
家常菜遇到烦心事
监管人员也常常左右为难
“拍黄瓜”,普通的一道菜,合法合规经营却比想象中难得多。
去年年底,应顾客需求,刘少勇把“拍黄瓜”端上了餐桌。没想到卖了没几天,几位“顾客”走进餐馆,对着菜单就是一顿拍照。过了两天,刘少勇就接到了被投诉违规经营的通知。
原来,根据上海市市场监管局2019年1月颁布实施的《上海市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实施办法》,申请冷食类食品中生食果蔬制售的,应当设立符合要求的操作专间(专用操作场所)。
日常执法时,闵行区市场监管局一般是对照专间的标准要求:独立控制的空调设施、工具清洗消毒设施、专用冷藏设施、空气消毒设施,甚至连进出专间的门,都要求是易清洗、不吸水的坚固材质……
“这得投入多大成本?一份‘拍黄瓜’只卖10元、8元的,小本经营哪需要这么大的排场。”刘少勇说。
节省了前期的投入成本,就需要面对后续的经营风险。“我最担心的就是‘无事生非’的职业举报、职业索赔。怕什么来什么,还是被盯上了,被罚了2000元。”刘少勇说。
闵行区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李进说,一段时间以来,职业举报、职业索赔屡屡发生。每次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是有举报必受理,严格执法,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另一方面,很多小餐馆搭建专间确实有难度。他坦言:“场地条件受限的问题、建设资金的问题、投入回报的性价比问题,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因此,罚不罚、怎么罚,我们经常也是左右为难。”
考虑到是首次轻微违规,刘少勇最终被处罚了2000元。经历了这次被职业举报,他家的羊肉面馆索性用胶布遮上菜单上的“拍黄瓜”,不再卖了。
日常生活中,和刘少勇有类似困扰的餐饮店有很多。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大道的一个商城里,一家特色小吃连锁店的老板姜培军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门店现有布局,很难再辟出十几个平方米的场地,就算租到地方做专间,一年租金就得几万元。配齐各种各样的设备,还要投入几万元。这需要卖多少份‘拍黄瓜’才能赚回来?!”
“‘拍黄瓜’咋就这么难!顾客、饭馆两头都不开心。”姜培军的一句话,道出了广大餐饮店的心声。
专间还是专区
既要防止“一管就死”,也要注意“一放就乱”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拍黄瓜”问题一度引起各方关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经营安全监督管理司深入一线调研,了解经营主体诉求,把脉政策制度需求。新修订的《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于2023年6月15日公布,同年12月1日施行,明确规定食品经营者从事解冻、简单加热、冲调、组合、摆盘、洗切等食品安全风险较低的简单制售的,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简化设备设施、专门区域等审查内容。
据此,去年8月以来,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学中干、干中学,采取市场调研、政策研究、专家座谈等一系列方式,探索破题之策。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经营处处长黄丽瑢、副处长王玮娟介绍,食品安全问题历来强调风险管控,生食类食品风险高,热食类食品风险低,冷食类食品的风险系数居中。因此,早些年的相关制度规定,冷食类食品的制售应当设立符合要求的操作专间(专用操作场所)。
“这个括号是‘或者’的意思,可以是专间,也可以是专用操作场所,就是常说的专区。”黄丽瑢介绍,经调研发现,该规定落实到实践中,容易出现两种问题。一是很多基层单位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从严管理,结果就是“刘少勇被罚2000元”的案例经常发生,餐馆叫冤,顾客也不认可,“职业打假人”得利。二是不同辖区之间的执法标准不一致,导致“同案不同判”。一次座谈会上,一家餐饮连锁店老板反映,他家的门店设立的都是专区。结果,一个辖区的门店被罚了,另一个辖区的门店可以正常经营。
“问题发生在执法监管端,暴露出来的病根在制度设计端,这一规定确实有些笼统模糊了。发现问题就要正视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负责任的态度,才是该有的担当。”黄丽瑢说。
那么,“拍黄瓜”到底是设专间还是专区?如何科学明确地设定许可条件?在王玮娟看来,“既要防止‘一管就死’,也要注意‘一放就乱’,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和守护城市烟火气两者统筹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列出一系列课题,反复研究论证,比如“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如何达到验收标准”“降低许可门槛是否会影响食品安全”“如何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等。在统筹评估各方面情况后,直抵破题源头,认为商家有期盼、顾客有需求,并且设立专区也能较好满足食品安全要求,应当对“拍黄瓜”制售行为许可进一步优化。
紧接着,在“如何优化许可”的问题上,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对照国家层面关于“简单制售”的相关规定,分级分类推行精细化管理,减少政策制度“模糊地带”,将冷食类食品细分为多个种类,明确冷加工糕点制售、冷荤类食品制售、生食类食品制售三类经营项目仍然保持操作专间的要求,植物性冷食类食品(不含非发酵豆制品)制售行为,如“拍黄瓜”,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可申请简单制售经营项目,设置专区即可。
“为了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我们下足了笨功夫、硬功夫,不知做了多少次市场调查、开了多少次分析论证会。电脑存档的制度文件草拟稿就有40多份,真的是字斟句酌,确保精准可行。”王玮娟说。
今年5月10日,新修订的《上海市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实施办法》正式施行,餐饮店“拍黄瓜”的门槛终于降低了。黄丽瑢说:“从专间到专区,一字之差,贴近了大众预期,呵护了市场活力。通过这件事,我们也进一步领悟到,让老百姓满意,就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监管为了服务,服务也是监管
经营政策松绑了,食品安全不能放松要求
后厨操作间,辟出一块“冷食专区”,台面上、橱柜里盘碟摆放整齐,麻酱、红油、蒜泥等一应俱全,旁边还有一个冷食专用的水池。
这是记者在一家牛肉面馆里看到的场景,这家面馆也已于5月15日领取到了最新的食品经营许可证,经营项目明确增加了“冷食类食品制售(仅简单制售)”。
“不用再考虑花大价钱建专间了,新规定实实在在减轻了我们的负担。”这家牛肉面馆的老板王武说,“经营政策松绑了,食品安全不能放松要求,尤其是干餐饮的,顾客吃得放心最重要。我们严格要求厨师穿戴好帽子、口罩、围裙、手套,保持后厨干净整洁。市场监管人员也经常上门服务、现场指导,帮我们把好食品安全关。”
餐饮店有获得感,基层执法人员也拍手叫好。“现在明确设有专区即可,执法标准统一了,职业举报、职业索赔再钻制度的空子就难了。我们的执法压力也小了很多,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服务广大经营主体。”上海市静安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服务是最好的监管,更能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如今,新修订的《上海市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实施办法》,既有标准要求的“松绑”,又有审批流程的“优化”,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务举措,包括支持多种业态混合经营、对“互联网+明厨亮灶”的小型餐饮店等免予现场核查等。
上海市普陀区梅川路有一家门店,5月21日获得新的证照后,一下子就多了“热气小灶”、果昔机等。
“现在提交材料两三天后就可以拿到证照。”证照办理负责人沈羚琦告诉记者,“以前提交材料、现场核查,来回跑,拿到证照至少需要15至20个工作日。我负责办证20年了,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大大精简审核流程、缩短办证时间。”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据统计,截至6月10日,上海市颁发新的食品经营许可证9912张。其中,增加、新办冷食类食品制售(仅简单制售)项目的,共计234张。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关注小型餐饮店的经营需求,研究更多符合实际、贴近民意的政策,提供更多暖心的服务。
市井藏百味,满满烟火气。就在记者准备从羊肉面馆离开时,老板刘少勇还俏皮地办了一个“揭牌仪式”——撕掉贴在菜单“拍黄瓜”上的胶布,“今后不仅可以卖‘拍黄瓜’,还提供盐水毛豆、蔬菜拼盘,欢迎光临!”
编后
“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诠释
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对“拍黄瓜”经营许可进行优化,这项“微改革”的背后,是优化营商环境这篇大文章。
近年来,“一枚印章管审批”、杜绝“奇葩证明”、“一网通办”、“高效办成一件事”……各地以改革的精神,以权力的“减法”、服务的“加法”激发市场的“乘法”,有效降低了各类制度性交易成本,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研究制定改革举措必须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必须重质量、讲实效,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商家卖不了“拍黄瓜”,顾客吃不上“拍黄瓜”,事情虽小,却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要把这些“关键小事”当成自己的“心头大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经营发展中的痛点难点,牢牢坚持问题导向,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改革举措,完善政策制度,进而把改革抓实、把实事办好,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解难题、惠民生、促发展。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改革面临的问题,既有涉及机制体制的“大问题”,也有牵扯细枝末节的“小问题”。把这些“小问题”妥善处理好,同样可以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我们要用全局的眼光、严谨的态度看待“小问题”,从细微处入手,向精细化迈进,把一个个具体问题研究透、解决好,切实把改革引向深入。这也是对人民负责的态度。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即便是“微改革”,只要是用心用情干、扎扎实实干,就会取得实效、造福百姓。改革呼唤更多的行动派、实干家。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通过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版式设计: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11日 19 版)
(责编:白宇、马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