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05:33:30 来源: sp20241115
助力雪域高原教育事业提质增效(深聚焦)
——北京“组团式”教育援藏十年间
走进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整洁的操场、明亮的教室映入眼帘。
2014年8月,北京市成建制选派援藏教师,向拉萨北京实验中学选派了第一批50名教师,开启了“组团式”教育援藏的实践。10年来,北京选派299名教育人才赴拉萨支教,不畏艰苦,持续接力,带动当地教育发展。
云端共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镜头】上课铃声响起,援藏教师王瑞蕾走进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多媒体教室。透过电子屏幕,京藏两地师生隔屏相望、亲切问候。一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课拉开了序幕。
与传统课堂不同,这是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和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两校学生,在“云端”同上的一堂课。
“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源。”王瑞蕾的开场白,点燃了两校学生的交流热情。
拉萨北京实验中学高一学生德庆边宗走到讲台前,举起介绍藏戏的图册说:“藏戏历史悠久,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是我们藏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表演,是中华戏曲百花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
屏幕另一端,北京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着中轴线上的非遗故事:“作为全世界现存最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伟大创造与杰出才能。”
一根网线,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作为这堂课的主讲教师,王瑞蕾与北京教师共同研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纽带,设计出这堂“云端共学”双师课程,为两地学生创设协作学习的机会,也培养了同学们自主思考与探究的能力。
近年来,在北京援建的网络技术支持下,京藏两地师生“云端共学”模式日益成熟。“云游博物馆、共筑中国梦”系列活动中,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知名博物馆为拉萨师生定制线上博物馆课程;“北京拉萨青少年云合唱系列活动”中,两地5校50名学生同唱一首歌,动人的歌声将孩子们的心紧紧相连……
拉萨市实验小学四年级的次旺德吉能用普通话和藏语清晰背诵出同一段古诗词。去年参与“线上国学诵读”活动的经历,让她爱上了学古诗,激发了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京藏学生提交的国学诵读音视频成为两地学生一项宝贵的、不断生成的优质教育资源。”北京援藏干部、拉萨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晓宇介绍,京藏两地师生“云端共学”渐成常态,北京将继续汇聚更多优质教育资源,让京藏两地的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交流互访,结下深厚的友谊
【镜头】6月18日,国家大剧院,2024“美育芳草”青少年艺术节民族舞蹈专场演出精彩开演。京藏两地近400名青少年齐聚北京、同台共舞,通过民族舞蹈展演进行艺术交流,激发青少年对美好生活、民族团结、祖国繁荣的热爱与追求。
“这是我第一次来北京,也是第一次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表演,内心既紧张又兴奋,我们带来的《快乐同甲》演出效果很好,希望下一次的艺术节我还能来参加。”拉萨市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旦增德庆说。
“去北京看看”,是拉萨北京实验中学高二学生扎西曲珍一直以来的梦想。演出间隙,热情开朗的扎西曲珍认识了许多北京朋友。她迫不及待地想把这次演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讲给家人、师长、同学听。
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带队教师金安拉姆表示:“‘美育芳草’青少年艺术节丰富了藏族孩子们到北京交流学习的内容和领域,孩子们都非常兴奋,也非常珍惜这次的学习交流机会。两地的孩子们在排练的过程中相互交流、互帮互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如何让更多西藏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文化、科技等资源?据介绍,北京在“内地西藏班”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生需求,定期组织学生到北京开展一个月至一学期的“交融式集团化访学”,让两地学生在交融式学习生活环境中加深对彼此的了解。
今年4月,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30名高二学生,满怀对知识的渴望,走进了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属中学校园,开展为期两个半月的访学活动。在课堂上,他们聚精会神地聆听,认真记录着老师们讲授的知识点。在课堂外,他们来到天安门、长城、房山地质博物馆等,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既要让孩子们拓宽眼界,也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让孩子们在学习上有实实在在的提升。”燕化附中党委书记车丽梅介绍,学校还创设了一系列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课程,引导学生完成课题立项、科研实验、中期报告、结题答辩等学习环节。
北京市教委支援合作处处长范忠伟表示,在“交融式集团化访学”经验基础上,未来将朝着实现双向交流努力,让两地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互学互鉴,共同进步。
“我想考到北京,去舞蹈学院学跳舞”“希望能像北京援藏的老师一样,做一名被学生喜爱、信赖的人民教师”……在一次次交流互访中,一颗颗梦想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
固本强基,培育带不走的教师队伍
【镜头】拉萨市实验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上,援藏教师陈雨嘉在讲台前主讲,拉萨教师白玛央金在教室后排认真记录,“从师父身上能学到真本领”,白玛央金道出了不少当地教师的心声。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如果开始没有关注细节,哪怕只是1毫米、1厘米的偏差,最后也可能差出千里之外。”数学课上,陈雨嘉用一则成语故事,引入单位换算概念和意义,这让白玛央金十分敬佩。
一同选题、备课、制订教学计划,在陈雨嘉手把手的帮助下,白玛央金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教学水平获得提升。
“教育援藏不仅要‘输血’,还要帮助当地转变理念,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援藏教师、拉萨市实验小学副校长林洁介绍,学校持续推进教师结对工作,15名援藏教师全员参与,与37名拉萨教师教学相长、互帮互学、共同成长。
在担任拉萨市实验小学德育主任的一年里,援藏教师巩翼峰将自己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创办一年级幼小衔接培养活动,举办“家校沟通与和谐共育”主题讲座,建立红领巾广播站,设立值周班文明监督岗……
“这些活动对孩子的成绩提升有帮助吗?”起初,当地家长也有疑虑。后来孩子们行为习惯的养成、由内而外散发的自信……多种积极的变化令家长惊喜。
10年来,北京“组团式”教育援藏在深化教育援藏机制、探索教育合作模式、推动智力援藏等方面持续发力。线下,北京教育援藏不断扩大成果,与拉萨市当雄、尼木等县区学校开展“手拉手”共建活动,派驻教师下乡送教交流,促进当地基层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线上,通过实施“京藏优质教育资源远程互动教学项目”,进行近200次远程授课和双师课堂活动,向拉萨师生开放9.8万个北京空中课堂资源账号,助力线上教学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表示,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北京教育援藏工作要持续深化交往交流交融的频度、强度、韧度,关注京藏两地师生的实际获得,打造可持续的品牌项目。下一步将开展“熔铸式”援藏工作,让两地教育交流交融实现更可持续、更高质量。
■记者手记
雪山连北京 情谊暖人心
“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10年来,北京选派299名教育人才接续奔向雪域高原,把教育的“首都标准”带到当地。
与援藏教师交流,听到最多的就是“值得”二字。孩子们越来越自信,回答问题的嗓音变得更加洪亮,所有的付出,值得!与当地教师的配合逐渐默契,大家一同探索更适合西藏孩子的教学方式,所有的付出,值得!……当地教育教学的点滴变化让这群高原筑梦人收获满满。
苦吗?他的脸上早已被太阳晒出两条清晰的印记。累吗?即便已经援藏多年,他仍需要时刻备好氧气。难吗?年幼的孩子每天都在电话那头问着:“妈妈,您什么时候回来呀?”但这些都没有让他们萌生退意,他们以自己的言行践行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从2014年到2024年,十年时光转瞬即逝,但京藏两地师生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仍在继续……用心用情,北京“组团式”教育援藏硕果累累。(本报记者 闫伊乔)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