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18:17:52 来源: sp20241125
中新网 杭州8月21日电(林波)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多重养老挑战日益凸显,如何“快乐优雅地老去”已成为广大民众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
“老龄化社会,特别是长寿时代,带来的不只是我们通常讲的人口统计数据的变化,它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重塑性的转变。”近日,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吴玉韶在杭州举行的中华慈孝养老高端对话上表示,老龄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活动现场。 王刚 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发展银发经济,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
可以说,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要求。
吴玉韶表示,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这些人进入60岁左右的老年期后,也被称为“6060”新生代老年人,梳理他们的老年化画像可以发现,他们具有较强消费实力、较高消费意愿、时尚品质追求、为自己消费愿望、掌握信息化能力的特点。
基于此,吴玉韶提出,未来的发展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银发经济”,而是经济“银发化”,“未来大部分产业因为老龄社会而被迫进行转型和细分,呈现经济银发化现象。在这一转型过程中,隐含着无限的商机和潜能。例如心理关爱、健康管理、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领域”。
在这一转型与探索的过程中,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养老理念相融合,成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理事长、创始院长,民政部原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受访时表示,孝慈文化是中国养老服务的重要社会支柱,也是现实的重要支柱,“中国有其独特的生活与生产方式、社会结构,在探索中国式养老服务业发展之路时,需要在养老服务领域探索家与国的平衡点”。
服务父母是不是工作?现在的退休人员养孙辈是不是职业?面对这些家庭养老中的“思考”,王振耀认为,孝慈型的养老服务业是高社会价值的产业,需要进行双重探索,即将孝慈文化与养老服务的供给紧密结合起来。
中华慈孝养老高端对话活动现场。 王刚 摄“中国养老服务业在客观上蕴藏着新商业文明的密码。”王振耀呼吁发现身边存在的“积极老龄社会”,建立起支持家庭养老的政策机制,并积极探索家国一体的服务机制,以实现养老服务的全面优化与发展,并鼓励建立起支持个体学习的系统,特别是老年人也需要重新系统学习,重新读书与思考,打造融入社区、参与社会共创的新生态。
如今,“快乐养老”正成为慈孝文化新内涵。不少老年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年龄并不是追求梦想的障碍,只要心怀热爱和坚持,就能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满足。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兼妇女工委会主委、大健康工委会副主委,台湾中华两岸康养协会理事长李泓兰表示,在“快乐健康且有尊严地老去”的过程中,完整的医疗服务和连续性的医养结合服务不能缺。
她认为,老龄友善社区的营造是让老年人有尊严活下去的必要环境,“尤其是老人最看重、最珍惜和最放不下的是亲情,因此,教育青少年爱老、敬老、孝老的情操,也是最重要的课题”。
随着各地养老产业的不断发展,如何进一步促进养老产业的交流与合作?
香港岭南大学亚太老年学研究中心副总监、博士冯明穗建议,共同发展养老产业,“我们可以探讨跨境养老,例如粤港澳大湾区之间可以加强沟通,探讨如何把不同地区的服务规范进行统一,推动长者到不同地区养老”。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首席专家、老龄社会30人论坛发起人、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康养分会会长梁春晓指出,老龄化是社会现代化与文明进步的自然产物,本身并不是问题。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调整基于年轻社会及人口红利时代的一整套社会体系,以应对和适应老龄化挑战和老龄社会转型。
梁春晓进一步阐述:“一个理想的老龄社会,不应让任何人因年华老去而感到焦虑。尽管当前距离这一愿景的实现还有相当长的路程要走,但这同时也意味着银发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而且确定。”(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