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训练基地跨越50多年的体育情结

发布时间:2024-11-21 17:49:31 来源: sp20241121

  在福建漳州,见证中国女排一次次“振翅高飞”

  一座训练基地跨越50多年的体育情结(建设体育强国)

  核心阅读

  福建漳州体育训练基地成立于1973年,50多年间,基地陪伴中国女排刻苦训练,也助力她们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对排球的热爱,充盈整个城市。提升硬件、推进全民健身,一座训练基地的变迁,折射着建设体育强国的铿锵脚步。

  在福建省漳州市市中心,左手抱金杯、右手高举花束的中国女排姑娘塑像以及托起排球的纪念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中国女排三连冠”纪念碑,庆祝中国女排在1981年世界杯、1982年世锦赛和1984年奥运会比赛中夺得冠军。

  如今,这里已成为漳州的地标性建筑,纪念碑西侧是福建省漳州体育训练基地。走进基地内的中国女排训练馆,鲜艳的五星红旗悬挂在正上方,“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等标语鼓舞人心。场地内,发球机、拦网工具、体能训练器械、球筐等有序摆放。不久前,中国国家青年女子排球队刚在此完成集训。

  从“竹棚馆”到现代化场馆

  1972年,为发展排球事业,国家体委决定在南方设立一个排球训练基地,几经考察,选定漳州。那年冬天,漳州军民义务劳动,仅用23天就盖起了“竹棚馆”,地面则是由黄土、石灰、泥沙夯成的“三合土”。经过精心筹备,1973年,全国第一个排球训练基地正式在漳州落成。

  “滚上一身泥,磨去几层皮,苦练技战术,立志攀高峰”,中国女排由此开启新的征程,赢得多项荣誉。

  进入21世纪,基地的训练条件迎来一次大提升。

  2000年,中国女排处于低潮期,漳州体育训练基地也日显陈旧。“当时,住宿条件简陋,训练房老旧,达不到训练要求。”中国女排前主教练陈忠和回忆,修建于70年代的老训练馆层高7米,只有国际标准高度的一半多,队员们无法在室内演练先进技战术打法,训练馆还曾出现屋顶漏雨、木地板空心等问题。

  为保障队员们训练、生活,2000年11月,福建省政府、国家体育总局、福建省体育局筹措款项,为漳州基地筹备新建训练场馆和运动员宿舍。2001年7月,省长基金专门拨款,解决了队伍在训练和生活方面的困难。“从那以后,队员每天的伙食标准提高了,生活保障更好了。”陈忠和说。

  在各方努力下,中国女排重整旗鼓。2003年,中国女排以11战全胜的成绩夺得世界杯冠军。2004年3月,中国女排告别了使用近30年的老训练馆,正式搬入新训练馆备赛。5个月后,姑娘们夺得雅典奥运会冠军。

  2015年世界杯折桂、2016年里约奥运会夺冠、2019年再次获得世界杯冠军……外形如飞燕的中国女排训练馆,见证了中国女排一次次“振翅高飞”。

  从竞技训练到全民健身

  进入国家队后,前中国女排队员徐云丽每年都随队来漳州集训。

  “在这里,总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徐云丽回忆,队员们常常因练球错过饭点,但每次训练完,总能吃到热乎可口的饭菜;无论练到多晚,场馆工作人员都默默陪伴,毫无怨言。“大赛前到漳州备赛,我们总会更安心、更有信心。”至今,2016年在漳州备赛的时光她都铭刻于心。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中国女排最终夺得里约奥运会冠军。

  “队员的训练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漳州体育训练基地工作人员介绍,“我们会根据队员的口味调整菜单,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运动员训练很辛苦,我们希望能尽自己一份力。”

  近年来,漳州体育训练基地的场馆设施持续提升。2020年8月,新公寓投入使用。

  对中国女排的支持,充盈整个城市。“有时外出偶遇球迷,他们不会过多打扰,但会说一声‘加油’为我们打气。”这些细节,常常让徐云丽感到温暖。在漳州,排球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众多市民成为女排拥趸。“无论高峰还是低谷,我们都一如既往支持中国女排。”市民何先生说。

  10月13日,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总决赛气排球(女子B组)比赛在漳州体育训练基地落幕。在保障运动员训练之余,基地也会为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提供服务。

  “漳州群众把对中国女排的喜爱转化为全民健身的热情。”漳州市体育局局长杨素萍介绍,龙海区已建成排球运动项目特色区;长泰区持续推广气排球全民健身,做到了村村有场地、月月有赛事。

  据统计,漳州目前已实现智慧体育公园县区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91平方米,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4人,近年来每年开展赛事活动150场次以上。

  从一支队伍到一批批后备人才

  “正对来球,双手叠握,伸臂压腕……”在位于漳州的中国女排华安县先锋希望小学,漳州市少体校的教练正为孩子们讲授排球基本动作,孩子们听得专注、练得认真。

  “大家两两一组,练习打防。”漳州市少体校内,初二学生温芷菁腿上戴着护膝,在教练林静的指导下进行日常训练。

  今年8月,温芷菁和队友们获得福建省少儿排球锦标赛女子组冠军。“虽然训练时经常累得掉眼泪,但我依然热爱排球。”温芷菁说,她练习排球已经4年了,如今在队里担任二传手,“排球让我懂得团结的力量,我与队友们彼此鼓励、相互促进,都收获了更好的自己。”

  “漳州的排球氛围十分浓厚,会打排球的孩子很多。”林静介绍,近年来,漳州市推动排球进校园,与各级学校有效衔接,构建起后备人才输送体系。2019年以来,漳州输送省级以上运动员18人,其中9人入选“国字号”队伍。

  “我们积极开展校园宣讲、排球课堂、主题展览等活动,培养孩子们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希望有更多排球人才脱颖而出。”漳州中国女排精神展示馆馆长李淋明说。(人民日报 记者 施钰)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