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9 14:22:49 来源: sp20241209
一幅《女史箴图》,半部中华史。东晋杰出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摹本,是当今世界现存最早的中国绢画,被誉为中国美术史的“开卷之图”。让这幅镇馆之宝“重见天日”的,正是大英博物馆资深高级修复师邱锦仙,她在业界中被认为是将中国古画修复技艺带入欧洲的第一人。
自上世纪80年代起,她便来到大英博物馆从事中国古画的修复与保护。1994年,大英博物馆文保部的平山郁夫东方书画修复室正式开放,邱锦仙在这里与她的学生同事共同协作,运用精湛的中国传统技艺抢救了更多中国古画,延续文物生命。迄今为止,已令三四百幅馆藏的中国古画重现往昔光彩,让走进博物馆的人们感受到深藏在艺术品中的中华文化。
30多年来,邱锦仙一共教导过四位海外学生,其中,瓦伦蒂娜·马拉比尼女士和卡罗尔·韦斯女士跟随她的时间最久,一直在她身边学习感受中国古画修复背后“十年磨一剑”的手艺魅力,从事着这份需要时间沉淀、经验积累和耐心的职业。瓦伦蒂娜从小热爱远东艺术,曾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接受文物保护与修复的培训。卡罗尔则从小受到身为装订师的祖父影响,在大学时便开始追寻她对于纸质文物保护的相关兴趣。在人民网本次的采访中,瓦伦蒂娜和卡罗尔女士与我们一起探讨了她们对于中国古代艺术的探索,分享了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心路历程,以及与文物打交道的工作日常,为大家展现了文物修复者对待文物所怀有的敬畏之心。
潜心学艺 专研中国古画修复
对于从小在西方长大的瓦伦蒂娜和卡罗尔而言,东方文化神秘而遥远,选择从事中国文物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极具挑战性。在采访中,瓦伦蒂娜展现出了她一直以来亲近中国卷轴画的梦想。她表示,在进入大英博物馆之前,自己没有机会接触中国艺术品,即便在意大利学习文物保护,也很少能够接触到与亚洲绘画相关的知识。邱锦仙老师的出现,让她真正开启了中国古画保护技术的学习。学习中国古画修复技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起初,瓦伦蒂娜并不懂中国古画的修复方法,经过邱锦仙老师的言传身教,加之基本功的每日训练,日常工作开始越发顺畅。
修复一件作品往往要花费很长时间,这种精益求精、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是极为珍贵的,除了锻炼基本功之外,邱锦仙特别强调了西方文物修复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语言的重要性。瓦伦蒂娜在分享她在平山郁夫东方书画修复室的工作生活中提到,修复中国古书画时运用到的都是原始材料,需要继承老师代代相传的传统修复技艺,因此深入了解中国文物的文化、历史,并对中国的传统和保护方法予以高度尊重,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多年的学习,瓦伦蒂娜不仅非常熟悉中国的艺术品和文化传统,还可以清晰地用中文做简单的表述。她表示,“修护这些中国古画时,一定要维持其所有特征和工艺。这就是为什么作为新一代的文物修复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延续这一传统。”
谈到中国卷轴画的装裱和修复工作,卡罗尔也讲述了东西方修复方法的巨大差异。在西方,修复古书画需要尽可能地减少对物品的干预,主要在于维持。但在中国卷轴的修复中,需要采取干预性的处理。这需要修复师经过强化训练并掌握丰富的经验,确保这种干预性方法的安全性。
上海进修 增进跨文化理解
海外人士学习中国文物修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跨东西方文化的理解和欣赏。2014年,在邱锦仙老师的带领,以及瓦伦蒂娜和卡罗尔的共同协作下,《女史箴图》修复完成并被重新展现在了观众面前。这是一次极具影响力的大型二次修复项目,见证了国际合作的力量。在重新展示这幅佳作之前,工作室举办了一个座谈会,汇集了来自中国和世界各个地方的专家及卷轴修复师,共同探讨了各种不同的修复可能性和方案,并听取了关于如何处理这些绘画的不同意见。
卡罗尔认为,通过开展这样开放式的交流活动进行不同的对话,探讨不同的修复方法,使她能够从整体上理解东方文化,看到每种方法的价值所在,也能因此够判断出对每幅绘画采取的最好修复方式,让每幅古画得以有最好的呈现。瓦伦蒂娜也表示,密切与许多亚洲机构以及其他国外亚洲艺术国家博物馆的关系,通过合作、头脑风暴、会议和人才交流等相互取长补短,找到未来如何保护古画的解决方案,是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效加强中国文物保护的方式。
基于大英博物馆与上海博物馆的合作,瓦伦蒂娜和卡罗尔还获得了被外派到中国工作的机会。期间,她们不仅亲身体验到了中国的文化与生活,提高了中文语言水平和理解力,还接受了更多中国修复师的专业指导,进一步精进自己的中国古画修复技艺。她们也充分理解了保持中国绘画的本真和原则的重要性,更是感受到理解其背后哲学的重要性。
她们一致希望,未来海内外的中国古画修复师能够继续延续修复方法的本真性,坚持其背后的原则,保持最高的保存标准,来进一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事业。(人民网)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