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启航看中国经济“新蓝海”

发布时间:2024-11-15 16:22:17 来源: sp20241115

原标题:开年“看见”系列之二丨大国重器启航看中国经济“新蓝海”

新华社深圳2月9日电(记者王丰、李思佳)今年1月,“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导管架乘驳船从深圳赤湾港启航,并在南海北部海域滑移下水、精准就位,该导管架8腿12裙桩,相当于4400余辆小汽车重量、近乎36层民用住房高度,将把巨大的油气生产平台托举在海面上。

据介绍,“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全面投产后,可使“深海一号”的天然气储量从1000亿立方米增至1500亿立方米,高峰年产量从30亿立方米增至45亿立方米,将持续为海南自贸港及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可靠的清洁能源。

当前,将海洋经济发展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新增长点,成为国际社会重要共识。

在海工装备方面,2024年新年第一天,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从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启程,开启商业首航。

至此,我国成功摘取世界造船业三颗“皇冠上的明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大型邮轮。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

海洋蕴藏着巨大绿色清洁能源。近年来,在科技的推动下,从海上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发电,到海上石油、天然气、可燃冰开采,海洋能源“绿色宝库”加快打开。

2023年12月12日,中国广核集团惠州港口10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全容量并网,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全面建成投产。中广核总经理高立刚介绍说,该项目共计安装104台海上风电机组,每年可为广东省提供清洁电力约30亿千瓦时。

与此同时,“海上风电+制氢”“海上光伏+海水淡化”等一系列“海上能源+”融合发展新业态不断出现。2023年5月,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成功并入文昌油田群电网,这标志着中国深远海风电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海上油气开发迈出进军“绿电时代”的关键一步。

从清洁能源开发、海洋牧场建设等现代海洋产业,到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海水淡化等新兴技术,再到绿色港口、海洋生态修复等解决方案……一系列海洋科技创新,持续为中国经济赋能。

今年2月3日,中国海油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冷能养殖示范项目开渔,该项目将绿色能源与海产养殖创新结合,绿色能源基地成了“蓝色粮仓”和“海洋牧场”。

寻着水流入海的涛声,穿越一片金属管架和混凝土储气罐,喜好低温海水的赤点石斑鱼、皱纹盘鲍、龙虾等高经济价值海产在海边有了“空调房”。

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总裁郝云峰介绍,液化天然气与海水换热后,海水水温会降低5℃左右,适宜高经济价值鱼类的生长。据测算,通过冷能养殖能够降低30%左右的综合成本。

《2023中国海洋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9.5万亿元人民币,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蓝色引擎”韧性彰显。沿海省(市、区)抓住海洋发展机遇,加快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大海表示,当前,海洋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权益维护等对科技创新的要求不断提高,接下来,我国仍需加大深海战略性资源勘探开发、生态环境监测与修复、海洋智能化装备、海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海洋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责编:乔业琼、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