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理念的传承、弘扬和升华

发布时间:2024-11-18 14:28:23 来源: sp20241118

  6月28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纪念大会并发表题为《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讲话立意高远、内涵丰富,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在变乱交织的世界中发出求同存异、同球共济,相互尊重、彼此成就的时代强音。

  70年来,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外交在赓续中传承,在创新中升华。

  一、东方智慧,历久弥新

  70年前,中国领导人首次完整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将其纳入中印、中缅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成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立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选择。它基于亚洲及各国人民崇尚和平、追求平等的价值取向,源自不同文明互利互惠、文化交融的悠久传统,汇聚国际社会相互尊重、协商一致的政治智慧,反映发展中国家追求和平、和睦、独立、发展的根本诉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经提出即迅速从亚洲走向世界,获得国际社会普遍支持和赞同。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十项原则,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不结盟运动,以及1970年第二十五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国际法原则宣言》、1974年第六届特别联大通过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等一系列重要国际文件,都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内核。

  7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跨越时空、超越隔阂,经久愈韧、历久弥新,成为开放包容、普遍适用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凝结了人类社会对20世纪上半叶所经历苦难、进步、变革的深刻思考,代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在历史转折关头彰显的政治自觉和历史主动精神,为国际关系和国际法治树立了历史标杆,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提供了正确指导,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联合自强汇聚了强大合力,为国际秩序改革和完善贡献了历史智慧。正如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所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承载着世人普遍接受的价值理念,“是可以解开所有难题的万能钥匙”。

  二、赓续传承,创新升华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时代步伐永不停歇。70年来,人类社会虽已走出冷战的桎梏,但“新冷战”的阴霾挥之不去;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但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沉渣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推进,但霸权主义仍在不断侵蚀和平发展的根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势不可挡,但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依然任重道远。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的重大课题,中国给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时代答案。

  纵览历史,每一个时代产生的重大思想,都承载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要薪火相传,又要与时俱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脉相承,都根植于亲仁善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彰显了中国外交自信自立、坚持正义、扶弱扬善的精神风骨,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世界情怀,都展现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代的创新性发展。这一理念立足于国与国命运交织、休戚与共的客观现实,树立了平等和共生的新典范;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开辟了和平和进步的新境界;着眼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丰富了发展和安全的新实践。

  巴西前总统、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夫认为,当今世界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分裂性、不稳定性上升,没有国家能够独善其身,要求各方采取全球性方案加以应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延伸与丰富,为不同国家实现相互尊重和共同发展提供了指引。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谋求和平、发展、稳定的最广泛共同愿望,超越你输我赢、零和博弈的陈旧思维,是中国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提出的宝贵方案。

  三、天下情怀,世界大同

  从外太空俯瞰地球,蔚蓝的海洋、苍翠的森林、金黄的沙漠交织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也是人类到目前为止唯一的家园。作为“地球村”的公民,我们必须秉持同球共济精神,共同呵护好地球家园。人类社会走到今天,和与战、兴与衰、安与危、进与退,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在纪念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主席站在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高度,胸怀各国人民安危福祉,鲜明提出中国同各国一道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六点重要主张,强调我们要坚持主权平等的原则、夯实相互尊重的基础、实现和平安全的愿景、汇聚共筑繁荣的动力、秉持公道正义的理念、展现开放包容的胸襟,发出了国际社会团结合作的时代强音,指明了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前进方向。

  历史和现实都启示我们,主权平等始终是国与国规范彼此关系最重要的准则。我们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确保各国都能在多极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在遵守国际法前提下发挥应有的作用,确保世界多极化进程总体稳定和具有建设性。相互尊重始终是国家交往的重要前提。我们要尊重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发展阶段,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和平安全始终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夙愿。我们倡导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促安全,构建起更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繁荣进步始终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我们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实现增长机遇的普惠,推动发展道路的包容,让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公平正义始终是国际秩序的根本原则。我们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国际规则由各国共同书写、共同维护。开放包容始终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我们要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促进各种文明包容互鉴,让不同文明在平等相待、互学互鉴中兼收并蓄、交相辉映。

  四、全球南方,谱写新篇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全球南方”在国际事务中同声相应、同气相求。7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了“全球南方”的发展壮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南方”的共同发展指引了未来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球南方”应当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携手共进,共同做维护和平的稳定力量、开放发展的中坚力量、全球治理的建设力量、文明互鉴的促进力量,走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列。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永远是“全球南方”的当然成员,永远做全球南方国家的真诚朋友和可靠伙伴,永远不会辜负“全球南方”的信任和期待。习近平主席在重要讲话中宣布支持“全球南方”合作的“八项举措”,涉及人才培训、青年交流、经济发展、自由贸易、农业合作、数字经济、绿色生态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中方始终与“全球南方”同呼吸、共命运,推动“全球南方”发展振兴的坚定决心。中方将同各方一道积极落实,为“全球南方”的共同发展和团结合作注入更强劲动力。

  五、中国实践,大国担当

  中国始终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坚定倡导者、忠实实践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成为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当前,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征程上,中国将继续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各国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不会改变。历史上,即使在国力最为强盛的时期,中国也从未有过殖民扩张。明朝来中国传教的意大利人利玛窦曾感慨,中国这样一个疆域广阔无边、人口不计其数、物产十分丰饶的王国,竟然从未想到去进行一场侵略战争。在和平和安全问题上,中国是世界上纪录最好的大国。我们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的热点问题解决之道,在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以及涉及朝鲜半岛、伊朗、缅甸、阿富汗等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力量每增长一分,世界和平希望就增多一分。

  中国同各国友好合作的决心不会改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同183个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外交关系,并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在几乎所有建交公报或双边条约中。中国本着相互尊重精神同各国友好交往,在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加强交流。我们积极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扩大同各国利益的汇合点。中国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完善。

  中国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我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14亿多中国人民整体迈入现代化,意味着形成一个超过现有发达国家规模总和的巨大市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永远不会关上。中国将继续扩大制度型开放,形成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拥抱中国就是拥抱机遇,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搞“小院高墙”“脱钩断链”,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只会损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

  (作者为国际问题观察员)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10日 15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