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3 14:35:57 来源: sp20241223
中新网 贵州从江10月21日电 (周燕玲)中国是世界猪肉消费和生猪养殖大国,14亿国人一年能吃掉大约7亿头猪。然而,中国生猪优良核心“种源”基本依靠进口。
种猪有“猪芯片”之称,中国猪种业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做好中国“猪芯片”端稳“肉盘子”?成为21日在贵州从江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地方猪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论坛上,专家与学者热议话题。
第二届中国地方猪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论坛21日在贵州从江举办,图为参会嘉宾合影留念。包帅 摄据全国畜牧总站畜禽种业指导处副处长邱小田介绍,目前中国猪种业正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主要是优良核心种猪对国外具有较大依赖度、地方猪基因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以及地方猪遗传多样性正在逐步下降。
长期以来,中国养殖业在猪的遗传改良方面主要是针对外来瘦肉型品种,生猪养殖主要以瘦肉型猪为主。这导致了本土猪种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地方猪品种群体和规模不断减少,造成地方猪资源存在丢失的风险。
邱小田认为,要打好猪种业“翻身仗”,自主创新是关键。一方面,要摸清中国地方猪种质资源的“家底”,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保护和利用必须“两条腿走路”,深挖猪种资源优异特性,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
目前,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面上普查基本全部完成,这次普查找到了第二次调查认定和《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中的所有地方猪品种,并重新找回了第二次调查未发现的北港猪和项城猪,发掘了豫西黑猪和红灯笼猪2个新资源,摸清了中国地方猪资源家底。
“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猪品种,应当成为猪业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邱小田说,政府、企业、农民、科研院所等各方要通力合作,聚焦产业需求,着力解决制约地方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王立贤认为,对于地方种猪资源的“保”和“选”需要重新认识,“我们是否在‘保’的方面给予了太多重视,而忽略了选育,特别是本品种选育。”
中国现有地方猪种的品质好、风味佳,但普遍存在吃得多、长得慢、瘦肉率低等不足。在王立贤看来,适当的选育提高,可以使利用更为简单,如果能对中国的地方猪品种坚持选育10年至20年,其生长速度、瘦肉率会得到显著提高,其杂交利用可能更为简单,不再需要复杂的2次杂交,同时可使商品猪中保持更多的地方猪血缘。
不过,王立贤坦言,目前的地方猪选育面临很大的困难,最大困难是群体规模小、血缘窄。
“猪粮安天下”。近年来,中国地方猪种的开发利用不断加强,培育了“壹号土猪”“精气神”等一批区域性和全国性知名品牌,并将地方猪品种纳入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目前已有10个地方猪保种场遴选为国家核心原种场。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徐学文认为,地方猪保种是开发利用的首要前提,市场开发应紧抓品种特色,地方猪特色产品开发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同时可成立地方猪育种协会,推动产学研工作落地。(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