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04:43:09 来源: sp20241115
中新网 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赵晔娇)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严守耕地红线,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如何将其落实于行动层面?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邢志宏接受 中新网 专访时表示,耕地保护要实现从末端治理向前端预防转变,关键在于织密“人防+技防”的耕地保护天罗地网。
2023年,中国粮食产量达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的同时,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从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探索耕地“进出平衡”制度,到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增存挂钩”同步推进等,耕地保护红线越拉越紧,让饭碗端得愈加牢固。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把耕地保护摆在首要位置,强调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强差别化政策供给。
在邢志宏看来,当前正值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化期、促进共富示范的关键期和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窗口期,自然资源政策供给空间更大,必须准确认识当前多期叠加、多目标平衡对自然资源部门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同时,新挑战也不可回避。他以浙江为例介绍,去年浙江加大垦造耕地力度,深入实施“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建设,所有县(市、区)指标库实现正数,连续三年实现耕地面积净增加。但另一方面,耕地非粮化问题时有发生,耕地撂荒现象仍有出现,农业空间布局相对分散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新时代新征程上,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任务仍然艰巨。”邢志宏说。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邢志宏。崔楠 摄接下来,要完成耕地保护目标任务,实现从末端治理向前端预防转变是重要路径。邢志宏认为,织密“人防+技防”的耕地保护天罗地网是开展此项工作的关键。他也结合浙江的已有实践提出了三方面建议。
在“人防”方面,邢志宏围绕强化田长责任制落实,建议从国家层面制定出台全面推行田长制的实施意见,为各地耕地保护制度创新提供“上位”支撑,同时建立“多长”协同联动工作机制,推动日常监管从“分头作战”向“一巡多查”和“一员多管”转变,治理模式从“分步实施”向“一体推进”转变,提升履职成效。
在“技防”方面,他聚焦加强数字赋能,建议充分发挥数字化治理作用,为耕地保护装上千里眼、顺风耳,插上科技的飞翼;建立“铁塔探头、卫星遥感、无人机”三位一体的“技防”体系,确保违法占用耕地行为早发现、尽发现。
此外,耕地保护工作要建立闭环思维、完善闭环处置。邢志宏建议,各地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公安等部门要加强协同,建立完善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信息报送、移交、督办全过程闭环处置机制,加快构建违法占用耕地“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的闭环处置体系。
以构建“人防+技防”的耕地保护天罗地网为代表,目前浙江正用一系列工作创新推进耕地保护工作进程。该省也提出要打造最严格的耕地保护体制机制创新省。
“最严格”与“创新”如何实现?邢志宏表示,浙江将按照因地制宜的要求,持续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强劲新动能,推动耕地保护工作向“新”而动、向“新”而进。
据介绍,未来浙江将从继续完善“人防+技防”的耕地保护新格局;推进“小田变大田”“山上换山下”“多田齐套合”“复合优利用”;探索“土地整治+”模式等方面入手,持续做好“新”的文章。
如聚焦“人防+技防”,该省正进一步发挥数字化治理先机优势,构建完善“人田对应”的人防责任体系、“塔田对应”的技防监管体系、“图数对应”的耕地空间账本和“空间适配”的数字化治理平台。
再如推进“多田齐套合”方面,浙江将加快推动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一体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全部落在高标准农田内,实现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层层套合,着力破解农业空间布局散乱问题,全面构建“金字塔型”耕地保护新格局。(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