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7:46:41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社 成都12月29日电 题:年轻面孔登上老年大学讲台 忘年之交亦师亦友
作者 王利文
如今,老年大学正成为中国“银发族”晚年生活的选择。12月底,成都市文化馆老年大学迎来秋季学期结课,绘画教室内,老年学员正手执画笔专心迎考,讲台上的“阅卷人”则是年轻面孔。这些“90后”“00后”从专业院校毕业后进入老年大学任教,成为受老人尊敬的老师。
12月25日,四川成都,1997年出生的声乐老师黄涛正在给老人授课。王磊 摄不同于其他学校,老年大学教师不仅要求相关专业背景,更要“懂老人”。集专业与活力于一身的青年教师,则受到学员青睐。当下,老年教育队伍越来越年轻化,让以往老年大学中“老年人学,老年人教”的局面,逐步转变为“老年人学,年轻人教”,“文化反哺”和“代际融合”等话题引发社会热议。
“乐在其中,共同成长”是1997年出生的声乐老师黄涛的答案。他坦言,尽管站上过大大小小的讲台,但一开始接老年班,面对讲台下爷爷奶奶辈的学员时,“还是有点紧张”。几堂课后,黄涛就摸清了“门道”:教授老年学员,速度不能过快,要像对待小朋友一样,把专业知识“掰开揉碎”地讲。
12月25日,四川成都,老人们在成都市文化馆老年大学练声。王磊 摄69岁的李正先是成都市文化馆老年大学的“资深”学员,在此学习过傣族舞、电子琴、年画等。“我最看重年轻老师,他们不仅基本功扎实,对我们也很有耐心,一个知识点甚至教上二十遍。”李正先笑着说,“更关键的是,跟他们在一起,好像我们也年轻了。”
“90后”年画老师孙博秀芳表示,老年学员的认真热情让人敬佩,即使深夜,仍会向她请教问题、分享绘画作品并请她指导点评。观察到很多学员因未曾接触过年画、学习状态不如年轻人等原因不太自信,“我就从最简单的图形讲起,直到学员能独立完成作品。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变得更加热爱和自信。”
据成都市文化馆艺术普及部相关负责人刘砺介绍,通过多渠道拓展教师队伍来源,馆内目前有116名线下教师,青年教师超四成。“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强、文化丰富度高,会传递很多潮流文化,让老年人也跟着‘年轻’了一把。此外,他们教学不拘泥传统型的技巧传授,更侧重艺术感受和情感支撑,通过开设沙龙课、体验课、主题特色课,不断提高老年学员的学习获得感和体验感。”
“他们既是学员,也是长辈,我们亦师亦友,相处非常开心。”“95后”声乐老师卢柳颖回忆,有次上课穿得单薄,学员们纷纷关心她的身体状况,让她感动不已。师生因爱好唱歌相聚,课堂上自己是老师,但下课时,自己就是他们的“孩子”,很多事情也会请教他们,教学“忘年交”延伸到了课堂下。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璐观察到,随着老龄化趋势持续深化,老年人不再局限于饮食和医疗保健等消费,“文化养老”需求增大。同时,老年教育就业相对灵活,吸引了更多年轻势力的加入。各老年教育机构应探索多元聘任模式,同时健全成长机制,鼓励青年教师在服务好老年人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完)
【编辑:钱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