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看大陆:湖北天门非遗品类多 乡土气息浓

发布时间:2024-12-23 05:14:07 来源: sp20241223

   中新网 北京11月30日电 近日,台湾《经济日报》发表了介绍湖北省天门市的报道,展现了当地品类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门民歌表演。图片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报道指出,当地的荆州花鼓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分主腔与小调两大类。早期,主要行当有小生、小丑、小旦,后来随演出形式发展和剧码变化,发展成小生、生角、正旦(相当于青衣)、花旦(又称铁扁担)、丑角五个行当。

天门花鼓。图片来源:台湾《经济日报》

  源远流长的天门皮影戏流行于地处江汉平原地区的天门、潜江、沔阳、监利、洪湖、石首、江陵、公安、京山等地。天门皮影戏的唱腔丰富,根据其音调特点,可分为平腔、悲腔、鱼尾腔、琵琶腔、杂花腔五大类。

  天门民歌是楚音乐的重要分支,歌词具有楚辞清雅、新奇的特点,音乐具有楚乐“八音”的特征,又饱含江汉平原水乡地域特色,是天门乃至整个江汉平原众多艺术的母体,孕育了荆州花鼓戏四大主腔的高腔、打锣腔,它的小调成为歌腔皮影的唱腔和碟子小曲、三棒鼓的固定曲牌。

  天门三棒鼓是一种走唱或立唱兼手技表演的民间曲艺形式,因抛耍三根特制的鼓棒击鼓伴唱而得名,分单人表演和双人表演。双人表演时,一人丢棒击鼓,另一人奏马锣,二人同唱。由于三棒鼓的棒上装有铜钱,除了落手时有节奏的响声外,还配合落鼓,更显节奏分明。(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