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09:59:16 来源: sp20241221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全球文明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近日,一个个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友好互鉴的新进展、新故事,让世界文明百花园更加生机盎然。
“让宽广太平洋不再是天堑”
“正是善意友好的涓滴汇流,让宽广太平洋不再是天堑;正是人民的双向奔赴,让中美关系一次次从低谷重回正道。”2023年11月,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宣布,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
1月24日至30日,作为该项目第一批来华的美国中学生,马斯卡廷中学20多名学生到中国多地交流访问。马斯卡廷中学的同学们登长城、访故宫,同中国小伙伴一起写“福”字、打八段锦、互赠贺卡,收获了美好的友谊与回忆。
今年元宵节,习近平主席复信美国马斯卡廷中学访华代表团学生并回赠新春贺卡,向他们和全校师生致以节日祝福,欢迎更多美国青少年来中国交流学习。
3月16日,美国华盛顿州中学生赴华交流团从旧金山启程前往中国,来自华盛顿州林肯中学和斯泰拉库姆高中的24名高中学生将在北京、广州、深圳、湖北武当山等地参观,与中国青少年展开深入交流。
1月30日,在美国华盛顿州塔科马市林肯中学,学校鼓乐队准备在美国中学生赴华交流欢送仪式上表演。新华社记者 吴晓凌 摄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民友好感情是推动国与国关系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美国中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苏拉布·古普塔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青年是两国的未来,是塑造两国命运的关键,教育和青年交流对于增进美中友好与合作不可或缺。
古普塔说,希望未来在全球文明倡议框架下,美中两国的更多优秀大学能创建专门的暑期学习课程,向彼此国家的学生和青少年实地讲授本国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成就,为美中关系发展播撒和平的种子。
在文明对话中促进民心相通
3月8日,中非智库论坛第十三届会议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举行,来自中国和非洲共50个国家的智库学者、企业家、官员等300多人出席。
会上,中非学者形成了“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强调要加强文明对话而非文明冲突,尊重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基础国情,支持各国走符合自身发展要求、具备各自文明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中非智库关于深化全球发展合作的共识》(又称“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发布。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供图
今年是中非合作大年。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经济研究所所长刘青海对人民网记者表示,全球文明倡议为夯实中非合作思想根基,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中非人文交流合作网络,打造样态多样、行之有效的人文交流合作渠道开拓了空间,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务实路径。
共同打造全球文明倡议首善区
今年是“中柬人文交流年”,也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
1月13日,中国和柬埔寨两国在柬久负盛名的旅游城市暹粒共同举办了盛大的“中柬人文交流年”启动仪式。在世界文化遗产吴哥古迹的斗象台上,中柬艺术家们表演了《四海欢腾喜迎春》《怀念中国》《“高棉的灵魂”与“茉莉花”》等精彩的文艺节目。
吴哥古迹重焕光彩,离不开中国“文物医生”们的努力。中国是最早参与吴哥古迹保护行动的国家之一。1993年,柬埔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吴哥古迹保护国际行动。1998年,中国工作队开始参与吴哥古迹保护修复工作,先后在周萨神庙、茶胶寺和王宫遗址开展修复工作。跨越时间长河,两国间的深情厚谊历久弥新。
吴哥古迹内的茶胶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袁濛茜供图
2月2日,2024“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开幕式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2014年以来,中国和东盟共同举办了文化交流年、教育交流年、旅游合作年、创新年、媒体交流年等活动,结成225对友好城市。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中国愿同东盟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绘就“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画卷贡献力量。
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金平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与东盟国家通过促进人文交流增进彼此理解和信任,有助于不断深化在互联互通、治国理政经验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双方合作不仅是地区繁荣的重要动力,也对完善全球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文为媒,以心为桥。中国正努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在深化中外文明对话的过程中促进民心相通,推动全球文明倡议走深走实。
(责编:崔译戈、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