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1 09:55:30 来源: sp20241221
宝安是深中同城的“桥头堡”。从宝安湾的这个角度看深中大桥,很有“桥头堡”的感觉。
桥与城,从来相伴相生。桥,可以是城市的地标与名片,可以是城市的姿态与风骨,也可以是改变城市命运的“黄金通道”。
在粤港澳大湾区,又一条新的“黄金通道”正在开启。
本月底,横跨珠江东西岸的深中通道正式具备通车条件。这个大湾区“超级工程”,连接起深圳与中山,联通了珠江口,打开了湾区融合的新空间。
有了深中通道,珠江东西岸将真正成为一座“城”。而自古以来,每一座“城”的跨越式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动力强劲、引擎作用明显的“领头羊”。
在深中通道连起的这座“大城”里,何处将成为最强动力源?
●撰文:崔洁 王悦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何俊
大湾区“聚”变
深中通道通车进入倒计时,深圳市比科斯电子集团董事长陈克勇也愈发忙碌起来。作为一名“一直在路上”的创业者,他早已看准机会,在对岸的中山进行布局。几年前,他就在中山火炬新区启动建设“深中科创产业园”,目前项目建设已经过半。除了建设园区,他还借着这个机会,为旗下的纳利新材等企业转型升级寻求新的机会与空间。
陈克勇的所思,也正是深圳、中山两地许多企业家的所想。历经7年多建设,推进湾区大联通、大发展的深中通道,终于从蓝图走向现实。
作为珠江口“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重要“一横”,深中通道通车后,深圳、中山两地车程将从目前的约两个小时缩短至30分钟左右,并与已建成的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等跨海跨江通道组成一张连接珠江东西岸的路网,为沿线城市提供更多的合作空间、发展空间、想象空间。
曾几何时,万里珠江就像一道天堑,阻隔了珠江东岸与珠江西岸的密切来往,让这一道天堑变通途,成为一项持续几十年的“接力赛”。
1997年,“中国第一跨”虎门大桥横空出世,架起珠三角首条跨海“动脉”,为区域联通奠定基础;2018年,港珠澳大桥通车,成为“一国两制”下粤港澳3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将通车试运营;还有正在建设中的深珠通道、深江铁路、狮子洋大桥……这意味着,未来几年,大湾区将借由七八条跨江通道形成1—2小时的同城化生活圈。
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桥,让“大桥经济”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的一抹亮色,也撑起了一个不断“聚”变的大湾区,让大湾区城市群逐渐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一座分工明确、梯度有序、衔接紧密的“城”,迸发出不可估量的协同效应。
三大平台联通有望成就最强动力源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预测,到2050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将从目前的7000万增至1.2亿—1.4亿。如果将大湾区看成一座城,也就意味着,未来将有1亿多人口生活在这座“城”中。
一座超级大“城”,自然需要一个基础条件最好、创新动能最足、资源流通最便利、引领作用最强劲的引擎。放眼湾区,这个引擎当属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在“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腾飞”的使命驱动下,黄金内湾沿岸新平台纷纷建立,除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三大自贸片区之外,东莞滨海湾新区、中山翠亨新区等都在加快建设中,组成了黄金内湾的“最强平台阵容”,并通过众多跨江超级工程实现了联通。
深中通道起于深圳机场互通,与广深沿江高速二期相接,向西跨越珠江口,在中山马鞍岛登陆,并通过万顷沙连接线实现在深圳、中山及广州三地登陆,也就是说,深中通道开通后,将连接起深圳前海和宝安区、广州南沙、中山翠亨新区,为这些平台注入发展新动能。
深中通道出入口两端的城区,深圳宝安和中山翠亨,自然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与此同时,紧挨着宝安的东莞滨海湾新区,也有望通过两地在交通、产业上的“握手”,接住深中通道“红利”,三者还会如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般,紧密串联起前海、横琴、南沙三大国家级战略平台。
在深圳市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深港产学研基地深港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克科看来,深圳宝安、中山翠亨、东莞滨海湾将有望成为未来大湾区这座“城”中最大的动力源:“随着深中通道开通,翠亨新区跟宝安轴心相连,区域经济联系紧密;东莞滨海湾新区与宝安无缝衔接,加速融入深圳都市圈。前海扩区后,宝安中心区、大空港、海洋新城等片区纳入大前海范围。宝安、中山翠亨、东莞滨海湾新区这个三角区就是未来大湾区最大的动力源,这个机会千载难逢。”
宝安,深中同城的“桥头堡”
作为一名奋战在制造业一线多年的创业者,陈克勇对即将到来的深中两地产业新格局有着敏锐的感知和清晰的判断:“通道开通后,三大类企业会逐步形成‘深圳+中山’的经营模式:一类是需要大量生产空间的先进制造业企业;一类是有大量重型实验设备支撑研发的企业;还有一类是链主企业。同样,中山也会有一批优质企业加快到深圳布局的步伐,借深圳的力量助推企业快速发展。”
这与学界分析的深中通道开通后“深圳总部+中山基地”“深圳链主+中山配套”“深圳研发+中山转化”的产业联动新模式不谋而合。
深圳是大湾区核心引擎,承担着引领湾区发展的重要任务。而在珠江东西岸融合发展这个“课题”中,深中通道深圳端出口所在地宝安,则是被寄予厚望的“排头兵”和深中同城、互联互通的桥头堡。
在深圳“十四五”规划中,宝安的一个重要定位就是“打造珠江口两岸融合发展引领区”。
将这个时代课题交给宝安,必然是基于宝安的综合实力。
宝安是深圳的经济大区、产业大区、人口大区,2023年GDP突破5200亿元,拥有商事主体93.4万家、约占深圳的1/4;制造业企业5.45万家,占全市总量超1/3;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过7200家、连续七年居全国区县级第一,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8家国高企业,这个密度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平均水平的15倍,是广东平均水平的51倍。
宝安也是前海扩区的主阵地,全区1/5的范围加入前海,前海2/3的范围落在宝安,宝安还拥有全国唯一的“空港、海港、高铁、高速、普路、地铁”六要素枢纽型大交通体系,坐拥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亚洲最大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等众多高能级载体,其“向东可触摸特区创新脉搏,向西可倾听湾区涛声澎湃”的枢纽作用已被各界充分认识、认知和认可。
宝安应主动承担“支点”角色
深中通道通车在即,我们不禁要想,深圳宝安、中山翠亨、东莞滨海湾新区串联起的湾区动力源,将是何模样?
宝安是享誉国际的先进制造业高地,以电子信息产业和智能装备为主,是全国唯一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腾讯“互联网+”未来科技城即将落成;翠亨以装备制造为主,由深中两地携手打造的湾区未来科技城预计今年10月正式开园;在东莞滨海湾,OPPO、vivo、小天才等一批智能终端企业已在此布局,大湾区大学、大湾区产业发展基金和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等项目正在落地。
可以预见,未来,一幅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产业链相互深度嵌入,产业协作基础厚实、产业分工精准有序的产业发展图景将在这里铺开。
“要让这个动力源充分发挥潜力,宝安应主动担起‘支点’角色,要摸着石头去开冲锋舟,和翠亨新区、滨海湾联合起来寻求共赢,合力走上更高台阶。”张克科表示。
当前,宝安这台“冲锋舟”,已开始启动。
去年6月,深圳中山首次召开联合招商大会,宝安九围国际总部区正式亮相。九围国际总部区距离深中通道半小时车程,将建设面向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组织机构的“总部院子”,打造湾区开展国内国际经贸、科技、文化交流的核心基地。
承载前海扩区机遇,今年初,宝安出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三年行动计划”,聚焦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总部经济、生产性金融服务、会展服务五大领域,以现代服务业赋能珠江东西岸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宝安积极抢占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主动布局低空、空天、新能源等产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着力推动深港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推动石岩湖与西丽湖片区和光明科学城一体化发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
承载着多年企盼,“一桥飞架,深中同城”近在眼前,我们期待着,一个更加精彩的故事,从这里开启。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