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17:03:54 来源: sp20241115
有家长咨询:儿子在外经常被其他小伙伴欺负,要么默默忍受,要么站在原地哇哇大哭,这一次他忍不住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我。作为父母,是教育孩子去“理论”一番,还是“打回去”?
南京市夏光清德育名师工作室答疑:夏光清老师认为,孩子被欺负,是一种非常难过乃至卑微的情绪,一旦告诉家长,说明这件事已经给他造成了负面影响,希望从父母这里获得支持和安全感。父母生气、着急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首要的是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心理学认为,孩子能用语言把发生的“伤害”描述出来,让情绪顺畅地流动出去,问题往往就不那么严重了。有的家长会主张打回去,主要是害怕孩子吃亏。实际上,如果真的让孩子还手,不仅难以消弭“被欺负”,还可能使冲突升级,让孩子受到二次伤害,对其情商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将会产生负面影响。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被欺负呢?一是在家里常被父母管控的孩子,在外被欺负了不敢和家长说;二是社会性发展缺失的孩子,会交朋友的孩子一被欺负自会有人站出来替他撑腰;三是性格懦弱的孩子,被欺负不知道如何回击。当孩子被欺负,父母要及时干预,同时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让他自己去思考、判断并实践,这样才能顺利成长。
孩子被欺负,父母可以做些什么呢?南京市江浦实验小学肖霞老师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第一步,弄清事情的经过。当孩子被同学打了,父母需要弄清两个问题。打人的孩子有没有打过别人?其他同学的表现是什么样子的?目的是了解孩子有没有被当成特定的欺凌对象。如果打人的孩子平时就喜欢追来打去,班里的同学也站出来替孩子撑腰说话,说明这只是一次日常的普通冲突,不必太在意。孩子听到父母镇定的语气,感受到家人的支持、而不是家长的失控,从而坚信有父母作为坚强后盾,这件事没那么可怕,不至于留下心理阴影。
第二步,了解受伤害程度。如果孩子只是受了点小伤,如嘴角青了一块,只是觉得没面子,并不十分疼,说明事态并不严重。父母可以把处理权交给孩子。如果孩子被对方扇了一个耳光,虽然没受伤,但不可预见的后果会很严重,父母需要出面。社会心理学有个“旁观者效应”:当你求助时,不要泛泛地喊“谁来帮帮我”,一定要将责任和压力交由一个特定的人,如“班长,他总是追着我打,我很难受,你能帮帮我吗?”这样,孩子容易得到一个强有力的帮手。这一方法不妨教给孩子。
第三步,理解孩子的感受。父母不妨先征询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说:“爸爸,我需要这个同学向我道歉,保证下次不再打人!”家长可以与老师及时沟通,问题会在第一时间解决,而且对方道了歉,善良的孩子会立马原谅对方。站在孩子的立场,问问孩子的想法,比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要好。不妨这样训练,当自己“被欺负”时,身体挺直,眼睛正视对方,有气势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不喜欢这样,请你住手!”
最后一步,持续保持关注。孩子被欺负了,心理状态怎样?打人的孩子变化了多少?是否还会发生同类事件?需要密切关注。如果孩子依旧被欺负,家长必须主动出手,避免孩子卷入校园暴力之中;如果孩子与对方成了好友,事情才算真正得到解决。父母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朋友多的孩子一般不容易被欺负,同时自己要有正气,欺负人者认为你不再是“软柿子”,往往会知难而退。当然,如果遇到某一个人持续地欺负孩子,且孩子解决不了,父母需要强力干预,该找老师的找老师,该找家长的找家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