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评:先立后破,以主动作为积极应对不确定性

发布时间:2024-11-01 16:15:18 来源: sp20241101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工作时指出,要“先立后破”“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这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

所谓先立后破,就是要统筹兼顾稳和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的破。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效,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避免出现“只破不立”或简单“一刀切”,导致“破”得太快,“立”得滞后,好心办了坏事。

先立后破,稳扎稳打的政策方针体现了我们党对当前经济发展复杂形势的深刻认识和科学研判。看全球,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动力不足,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区域化、碎片化,遏制打压仍有加码趋势;看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因素仍然存在。推动明年经济回升向好,困难挑战不少,需要我们增强忧患意识,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准备得更扎实一些,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在强调“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基础上,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这是对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也是推进强国建设、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实践指南。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从“发展是硬道理”到“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这是党中央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再部署、再推进与再落实,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鲜明主线,也是积极应对不确定性的思想指导,是“先立后破”的思维体现。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对供给端来说,以科技创新的“立”带动产业创新,引领前沿技术形成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通过“立”起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新质生产力,“破”掉落后的产业、产能、工艺模式,加速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对需求端来说,依靠“立”起并壮大新型消费市场,形成完整内需体系,“破”除不适应新消费习惯的产品和服务,以需求驱动供给,用新供给创造新的有效需求。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动力引擎。我们要通过改革开放创造适宜的环境,充分调动企业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鼓励企业和基层大胆试、勇敢闯,增强经济社会细胞的活力。改革开放是解决“破”“立”矛盾的关键,也是实现“先立后破”、达成新平衡的重要方法。打“破”制约双循环要素流通的各类障碍,以更积极主动的作为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相互促进。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发展是基础,安全是底线,发展和安全要相辅相成,不能为了求安全而在工作中裹足不前,也不能忽视安全隐患盲目发展。面对经济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更要筑牢国家经济安全的根基,强化风险预警,保障关键领域安全底线。高质量发展“立”的是我国经济的质量效益和韧劲活力,“破”的是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桎梏。该立的立得住、立得稳,该破的才能实现稳妥过渡,最大程度降低负面冲击。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正确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中讲好“最大的政治”,为人民创造“最大红利”。

新征程上,牢牢把握“五个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在“立”和“破”上把握好先后顺序。注重前瞻布局,侧重于“立”,谋定后动、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协同推进各项工作,克服各种障碍,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阅读:

人民财评:以进促稳,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人民财评:稳中求进,增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底气

(责编:孟哲、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