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草原上的体育盛会

发布时间:2024-11-10 07:27:41 来源: sp20241110

  选手在草原那达慕搏克比赛中。   本报记者 吴 勇摄

  牧民参加2024鄂尔多斯那达慕开幕式。   王 正摄(影像中国)

  小选手参加草原那达慕射箭比赛。   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摄

  草原那达慕开幕式上载歌载舞。   王晓博摄(影像中国)

  核心阅读

  那达慕是草原上的体育盛会,搏克、射箭、赛马、沙嘎等项目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相约那达慕,展现运动技能,增进彼此情谊,也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眼下正值暑期,越来越多的人奔向草原,赴一场那达慕之约。

  

  每逢草原最美的季节,内蒙古各地的那达慕一场接着一场。无论是自治区级的大型那达慕,还是嘎查牧民自发组织的小型那达慕,人们从四面八方聚拢而来,好不热闹。

  因为那达慕,一批又一批传统体育爱好者成长为专业运动员,走向更大的竞技舞台。那达慕项目也在传承中不断发展,更加富有时代内涵。

  吸引观众10万余人

  “我因为那达慕回来了10多次,这就是我心中的乡愁”

  搏克场上,勇士们身姿矫健,近身搏斗;射箭场上,选手们屏息凝神,箭羽破空而出;沙嘎比赛的蒙古包内,孩童们竞相投掷,充满乐趣……远处,悠扬的马头琴声伴着奶茶醇香,游客们欢声笑语,沉浸在这场体育盛宴中。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十四届草原那达慕在锡林郭勒盟举行。本届草原那达慕共设12个比赛项目,共有6000多人报名参赛,吸引观众10万余人,每场比赛网络直播约3万人在线观看。

  “搏克”即蒙古式摔跤,根据参赛选手数量分为1024名搏克、512名搏克等比赛,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届搏克比赛历时3天,赛场上,选手们身穿象征公平的开胸摔跤衣,通过摔、抱、拉、拽等技法,力图将对手摔倒在地。

  作为那达慕人气最高的比赛,搏克场每天都被围得水泄不通。不分年龄段、不分重量级、不分专业组别,一跤定胜负、胜者晋级的竞赛方式,让比赛更具观赏性。

  在本届草原那达慕,来自阿巴嘎旗的查干扎那连胜9场,夺得搏克比赛冠军,这也是他第六次在512名搏克比赛中折桂。同场竞技的对手中,既有普通牧民,也有专业队选手,甚至不乏从海外赶来的搏克爱好者。业余爱好者能与专业运动员过招,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那达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拥有旺盛的生命力。”锡林郭勒盟文体旅游广电局副局长邢海鹏说。

  白彦东离开家乡已经整整20年,今年特意从福建厦门回到故乡观看那达慕。“每年那达慕,只要能抽出时间,我总要回来看看。”白彦东说,“20年间,我因为那达慕回来了10多次,这就是我心中的乡愁。”

  从那达慕走向国际赛场

  “尊重对手、尊重规则、自强不息的体育精神在草原上代代传承”

  翻阅搏克项目参赛名单,从选手到裁判,有好几个“查干扎那”。这么多摔跤手同名,几乎都因为内蒙古草原的一位“跤王”——查干扎那。

  今年60岁的“跤王”查干扎那曾获得1次1024名搏克冠军,10余次512名搏克冠军,百余次64—256名搏克冠军,曾连续11年获得全国中国式摔跤锦标赛冠军,夺得两届全运会中国式摔跤冠军。查干扎那不仅在赛场上屡创佳绩,还培养出多名全国冠军。不少牧民给孩子取名“查干扎那”,希望孩子也能成为摔跤高手。

  本届草原那达慕,查干扎那担任搏克比赛仲裁,每次步入赛场,都有大批“粉丝”向他热情致意。比赛中,他总是静静坐在场边,时刻关注着场上的角逐,“我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年轻选手以及推广搏克运动。”近年来,查干扎那主导制定了搏克比赛的排位赛竞赛规则,“在保持群众基础的同时,在着装和竞赛规则等方面与国际接轨,搏克才能更具观赏性,也更有利于选拔人才。”

  一大批搏克手从那达慕赛场走出,从事柔道、中国式摔跤、国际古典式和自由式摔跤,在全国乃至国际赛场上展现风采。

  古典式摔跤名将赛音吉雅,因搏克比赛成绩突出被专业摔跤队选中,获得全国冠军后,他又代表中国队参加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摔跤比赛。退役后,赛音吉雅回到故乡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组建了搏克协会,培养年轻搏克手。“尊重对手、尊重规则、自强不息的体育精神在草原上代代传承。”赛音吉雅说。

  如今,练习搏克的孩子越来越多,本届草原那达慕设置了少年搏克比赛。小搏克手阿其拉年仅6岁,一招一式已有模有样。谈起自己的愿望,他说:“长大后我想成为世界冠军。”

  承载着草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我们要满怀希望,像箭一样勇往直前”

  积极参与那达慕比赛项目,帮助许多运动爱好者成就精彩人生。那达慕是群众体育的盛会,承载着草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与搏克、射箭、赛马等项目的紧张气氛不同,同为那达慕项目的沙嘎比赛要轻松许多。沙嘎,又称“羊拐骨游戏”,玩法丰富多样,深受各年龄段群众的欢迎。

  在本届草原那达慕沙嘎比赛的帐篷里,23岁的蒙古族姑娘彩力根和母亲、外祖母一起忙碌着,一家三代齐出动,担任本次沙嘎比赛的裁判。

  彩力根从小喜欢沙嘎游戏,“我们全家18口人,最年长的70多岁,最小的还在上幼儿园,每逢家庭聚会,大家一起玩沙嘎游戏,成为我最温馨的记忆。”她说。

  去年,彩力根从青海民族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后正赶上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十三届旅游那达慕举办,在500多人参加的沙嘎比赛中位列前30名。

  赛后,彩力根加入锡林浩特市沙嘎协会,成为最年轻的会员。本届那达慕期间,一名小学教师从赤峰市前来观赛,特意找到彩力根向她学习沙嘎规则和技巧,她说:“这项运动练手、练心、练脑,我要多学几种玩法回去教学生。”

  眼下正值暑期,越来越多的人奔向草原,赴一场那达慕之约。

  嗖!羽箭破空;啪!正中靶心。本届草原那达慕射箭赛场上,从赤峰市巴林右旗驱车近300公里而来,参加男子30米射箭比赛的格日乐巴图射出满环,赢得全场喝彩。裁判图雅认真记录,“选手们的表现太棒了!”

  图雅从射箭专业队退役后,工作之余坚持训练,还编制了蒙古语射箭教材。2012年,图雅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古族射箭代表性传承人。她曾多次作为领队,带领锡林郭勒盟运动员在自治区比赛上创造佳绩。在她的影响下,很多人成为射箭爱好者。

  “现在的条件比我们年轻那会儿可好多了,城市、乡镇都建了训练馆,有专门的射箭场地。每年,内蒙古各地的那达慕活动至少有几十场,成为射手们展示技艺的舞台。”图雅说,“家乡的面貌日新月异,我们要满怀希望,像箭一样勇往直前。”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6日 14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