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乡村)生态保护推动“朱鹮之乡”绿色经济

发布时间:2024-10-31 22:19:33 来源: sp20241031

   中新社 陕西洋县3月16日电 题:生态保护推动“朱鹮之乡”绿色经济

  作者 杨英琦 李一璠

  “羽毛如翦色如染,远飞欲下双翅敛。”唐朝诗人张籍曾如此描绘朱鹮。彼时的他不会料到,在未来,从孤羽七只到万鸟竞翔,被誉为“东方宝石”的朱鹮不仅创造出生态奇迹,也为后人的生活带来新机遇。

  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东亚,但一度被人们认为已灭绝。1981年,科研人员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找到了当时世界上仅存的7只朱鹮,在随后四十余年的多方协力保护下,截至2023年,全球朱鹮数量已达1.1万只。

2024年3月,朱鹮在洋县翩跹起舞。  李一璠 摄

  自发现朱鹮以来,洋县通过恢复天然湿地、封山育林、植树种草、投放鱼苗、改善水质等多种措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卓有成效。2023年,该县共获优良天数333天,全县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100%。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如何调解、生态价值的转换如何实现……身处秦巴山区腹地,区位优势并不明显的洋县面临诸多难题,这座“朱鹮之乡”仍在探索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洋县草坝村地处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这里既可远眺秦岭叠翠连绵起伏,也能近观朱鹮振翅低飞。

  “为了生态保护,我们曾因不使用化肥、农药导致传统作物减产,对收入颇有影响。”陕西双亚有机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亚刚说,但随着有机产业发展,当地的乡亲们有了新生活。

2023年6月,朱鹮在稻田觅食。(资料图,洋县官方供图)

  “作为朱鹮繁衍栖息觅食地,草坝村积极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生产规范,统一施肥、动态监管、实现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洋县草坝村党支部书记刘煜华介绍,该村现已认证有机稻米、梨果2600亩,建成有机食品生产车间6个,生产的黑米醋等9类产品畅销中国各地。

  为保护朱鹮而营造的极佳生态环境成了当地有机产业发展的根基。得益于此,洋县打造了西北地区最大规模的有机产业园,目前园区已初步形成食药制造、酒水饮料、农副产品深加工3条产业链,涵盖111种产品。

  “从黑米到五彩稻米,洋县有机农产品销量可观。我们还研发出了黑米茶、黑米糊、黑米锅巴等深加工产品。其中,黑米茶远销日本、法国等地。”周亚刚的公司位于有机产业园园区内,年产值达1.5亿元人民币。收到海外客户的积极反馈,他计划加快黑米酒等特色产品的出口,持续拓宽国际市场。

2023年8月,洋县的有机水稻。(资料图,洋县官方供图)

  因“鹮”生“机”,随着有机黑米、稻渔共生、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的发展,洋县多年来积聚的绿色“能量”已化为经济增量。“生态保护和有机产业相生相依。”周亚刚感慨:“多年前是洋县人养朱鹮,如今已是朱鹮‘养’人。”

  赏秦岭四宝、逛朱鹮梨园、观蔡伦造纸、尝有机食品……与此同时,洋县正全域发展生态旅游,并逐步开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新业态,激发文旅融合发展活力。

  “洋县将紧扣‘绿色循环、生态宜居’发展定位,一如既往地做好朱鹮繁育和保护工作,同时强化‘朱鹮之原·有机洋县’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高有机产品知名度、美誉度,以生态为特色、文化为内涵、旅游为载体,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洋县县长张军说。(完)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