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9 08:52:54 来源: sp20241109
中新网 杭州1月26日电(胡丰盛)“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是典型的资源小省。如何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如何让传统农业产业焕发新的省级?在浙江省两会期间,数位深耕农业领域的浙江省人大代表分享了他们的观察和体会。
浙江省人大代表、嘉善县美华水产养殖场场长杨珍打造的“华神”牌生态鳖是长三角市场上一个响亮的品牌,其养殖的350多亩甲鱼塘年产值1000多万元,带动不少村民致富。在她看来,浙江的农业特色,在于精致农业,在于回归农产品独特的风味。
“就像番茄一样,我们经常怀念的是小时候那种味道。”杨珍说,高端市场上,消费者这种味蕾追求的本质,就是高品质、原生态。
浙江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嘉兴代表团 盛建生 摄杨珍认为,打造高端农业产业,乡村“新农人”不仅需要定力,也需要把握市场的前沿趋势,去引导消费潮流。两会期间,她也带来了自己的建议,“政府要着重关注少儿乡村自然教育,培养下一代对土地、对农村的自然感情,让他们走出课堂,走向户外,接触世界。”
“过去几年,消费市场的系列变化,对‘新农人’人才队伍的构建,农产品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浙江省人大代表、嘉兴市南湖区凤桥桃花源农场场长陈慧春则关注到“新农人”人才团队短缺的问题。
作为一名年轻的80后农场长,陈慧春通过电商直播带货,将南湖凤桥的水蜜桃带入千家万户。
然而,由于老龄化农业的加剧,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应用型新农人缺乏,陈慧春发现,市场主体与区域农产品订单对接机制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短板,比如特色农产品市场规模不大、利益联结不紧、要素保障不够等。在她看来,农业产业化、特色化,不仅需要提升产品的品质,也要建立健全特色农产品生产、流通和销售等各环节的标准,提升农产品供给水平和质量。
浙江省人大代表、明康汇总裁时嵩也关注到了该话题。在他看来,新农人的短缺,在于社会对“新农人”“田秀才”“土专家”的刻板认识,仍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从大城市回乡从事农业创业,极易被认为是在大城市无法立足、能力不强的表现。”时嵩提到,政府应推动人才发展配套支持,提振新农人扎根信心,特别是“优化农村营商环境和建立‘新农人’激励机制。”
今年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绘就‘千村引领、万村振兴、全域共富、城乡和美’新画卷”。这让陈慧春深感责任重大,“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接下来,我也要结合自身工作,进一步推动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为做强特色产业、建好美丽乡村、促进共同富裕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她说。(完)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