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收割老人何以横行

发布时间:2024-12-24 02:24:00 来源: sp20241224

  “只要扫一扫,就有礼物赠送。”前不久,李女士的父亲为领取一盒鸡蛋,扫码成为当地一家新开业小超市的会员,后被拉入一个数百人的社交群,群主声称群里会不定期免费发放各种礼品。直到有一天,父亲花1000元购买了6袋酸奶粉回家,还乐呵呵地称这款产品有“增强免疫力”的奇效,李女士这才意识到,父亲陷入了扫码骗局。(10月23日光明网)

  看完这则新闻,是不是嗅到了某种熟悉的味道?最近类似的事情发生在不少老年人身上。比如有人以小额红包为诱饵推广二维码,老人兴冲冲扫码却被对方盗走社交账号密码、批量发送涉诈短信;一些机构以免费视频制作课的噱头吸引老年用户报名,后续再诱骗其上交几千乃至上万元不等的“学费”;还有的趁着珠宝文玩直播的火热行情,以“高价回收或参与拍卖”诱导老年人疯狂下单……在很多年轻人看来一眼假的话术、手段低劣的骗局,偏偏就轻轻松松从许多老年人口袋中骗出钱财、骗走信息,一割一个准。

  梳理多起个案,不难看出当前针对老年人的骗局杀伤力绝不容低估,也让我们对这一群体的困境有了更清晰的感知。事实上,一些老年人之所以成为易受骗群体,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成因。由于社会角色转变、身体情况等原因,老年人与外界的连接逐渐减少,对于鱼龙混杂的信息缺乏甄别能力。加之缺乏情感寄托,又有大把空闲时间和闲钱,这些都给了骗子可乘之机。后者稍微使出亲情攻势、打点价格牌,就能轻易博得老年人的信任。

  针对以上情况,加强预防、打击、善后政策联动,十分必要。事前要重预防,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加强反诈宣传;事中重打击,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或消费陷阱,要加大打击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事后重善后,畅通维权渠道,最大可能减少损失。当然,在这些常规操作之外,更为关键的是在产品设计以及社会公共服务上植入适老化思维。比如在老年人频繁接触的场景中提供一些网络公益培训、开设符合他们需求的课程,在理念上彰显更多包容、善意的底色,尽可能填平坑老陷阱。(广州日报 付迎红) 【编辑:曹子健】